从“战位”到讲台 这里的老师当过兵

  走进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二年级(4)班的教室,文具、书本、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该班班主任蔡国楂带出来的学生很有“兵味”。阳光、团结、严肃、活泼,是这个班的孩子们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在最近一次考试中,该班的平均分再一次名列前茅。

  目前,通过公开招聘、军转安置等方式,厦门市已有120多位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职任教。他们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让教育工作更富生机活力,成为厦门教师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去年以来,厦门先行先试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打造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兵教师”队伍。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优秀退役军人从“战位”转向“讲台”。

纪律出战斗力 纪律出好成绩

  “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在部队,这是一首入伍时人人都要学唱的《严守纪律歌》。在部队,他们严守铁的纪律,凝聚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在学校,他们靠着严明的纪律,提升精神风貌、文明素养,成为光荣的“兵教师”。

  厦门市汀溪中学的杨永胜是一名从教23年的老教师。1998年参军的时候,杨永胜已经是同安七中(汀溪中学前身)的一名教师。对于他来说,参军没有任何功利因素,部队的经历没有给他的工作带来任何政策上的“红利”。

  “纯粹是为了年轻时候的情怀与梦想。”杨永胜介绍,部队给了他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教会了他执着与坚守,教会了他纪律出战斗力,纪律出好成绩。

  杨永胜的学生们都喜欢听他讲在部队的事情。从叠“豆腐块”到站军姿,杨永胜告诉学生们,部队生活可能并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高光时刻,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考核,是严守纪律、刻苦训练,对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行塑造。

  20多年来,杨永胜扎根在特区农村的基层教育岗位上,换来的是一批批学子的茁壮成长。

  厦门双十中学的青年女教师刘万磊也对自己的两年军旅生涯感到无比自豪。她用自己的“蜕变”故事,激励着学生们立下“坚毅顽强、勇于拼搏,磨炼血性、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2015年,还在上大二的刘万磊受到军旅题材电视剧《火凤凰》的影响,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却很快感受到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在学校里,她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等生,刚进新兵连时,却成了“差生”。因为集合速度慢、着装不规范等问题,刘万磊曾多次被班长批评教育。她想不明白,营房已经这么干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打扫,对走路、着装、训练的要求为什么那么“苛刻”。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渐渐明白,这是部队通过要求细节,培养军人严谨的作风。走上“兵教师”的岗位后,她坚持从学生校服“混穿”等细节抓起,带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严守纪律规矩。

  勤奋、自律、肯吃苦、能钻研,这是如今的刘万磊留给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她知道,这是军营生活给她的人生留下的宝贵财富。

好政策为“园丁”“量体裁衣”

  教育是一种专业,更是一门艺术。让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成为立德树人、行为示范的合格“园丁”,既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关心与帮助,组织的培养和政策的支持。

  2019年,蔡国楂首次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可惜落榜。第二年,蔡国楂在全职备考的半年里开启了“军营模式”:早上6点起床开始学习,晚上11点结束,每天坚持学习15个小时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的教师招考中,蔡国楂报考的岗位招收69人,报名人数多达757人,而他取得了集美区裸分第20名的好成绩。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蔡国楂还享受到6分的加分优待,最终以总分排名第二的成绩实现了“教师梦”。

  退役军人李虎,目前正在全身心投入教师招考备考的“战斗”。作为后来者,李虎似乎更幸运一些,他不用像蔡国楂一样“孤军奋战”。自2022年6月起,厦门市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相关政策层层升级,利好不断。同年9月,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集美大学成立厦门退役军人学院,开设首届厦门市退役军人师资班,为69名有志于成为教师的退役军人提供一年免费的脱产培训,“量体裁衣”设置培养“成长包”。

  “专业的指导老师、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很充实的一年。让我最高兴的是,这次还有30个退役军人教师专岗,让原本十几比一的通过率提高到了现在的四比一。战友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晚上10点前,宿舍里一般都没有人——白天是满满一天的课程,晚上都在自习室复习。”李虎兴奋地说。

  让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的陈翼桁感到惊喜的是,他成为享受到厦门退役军人非公费师范生转公费师范生这一利好政策的“排头兵”。“当初,当兵只是为了报国,没想到一毕业就可以到中小学任教,这么好的政策必定会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走进军营。”根据新政策,厦门生源(非公费师范生)就读9所有培养公费师范生的师范类高校,在学期间参军并退役复学后,经申请可纳为公费师范生进行培养,为他们打通入职“直通车”。

有为才有位 有位更要有为

  就在几个月前,转业军官刘震被提任厦门市启明学校副校长。

  2005年,刘震结束16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厦门外国语学校任保卫干部。刘震承认,一开始,他的心里有“落差”。毕竟在当时的他看来,在部队是一名营级“指挥员”,到学校任保卫干部,相当于部队“勤务兵”。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刘震说,他快速调整了自己心态,在认真做好学校安保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发挥在部队当政治干部的特长,参与学校党建、宣传和育人工作,还组建了全市第一支家长义务交警志愿服务队,为学生们“保驾护航”。

  大概5年前,一个男生不知为何突然经常迟到、旷课,还染上了抽烟的恶习,成绩一落千丈。刘震主动承担育人工作,与学校的德育老师一同到男孩家家访,了解到男孩的家长生了二胎,让男孩觉得少了一些来自家庭的关爱。为此,刘震借鉴在连队做思想工作的方法,闲暇时,常常邀请男孩到办公室泡茶聊天,并与孩子父母多次积极沟通,帮助男孩打开心结,重回生活正轨,最终,孩子考上了心仪的高中。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学校做育人工作给刘震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让他更感到欣慰的是,厦门对他们这些“兵教师”也越来越认可,去年安排的10多所学校接收退役军人的指标成了“香饽饽”,很快被选完。去年第38个教师节前夕,市教育系统设置“最美退役军人”单项奖表扬10名“兵教师”。

  “做一名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存的人民教师。”刘万磊对于军人精神在工作中的传承,与刘震有着相同的理解。

  作为班主任,刘万磊要求同学们悉心经营、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任教的短短两年里,刘万磊先后多次夺得教师技能奖项,她所带的班级在每次活动中成绩都名列前茅,该班还获得厦门市红领巾三星奖章荣誉。

  刘万磊在她的备课本里写道:不畏一路艰辛,摈弃浮躁杂念,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奋斗在教育的沃土上,感悟生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