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有群不老的“老兵”
在厦门采访时,记者见到很多老兵。昔日,他们保家卫国,在军营建功立业;今天,他们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穿着发白的军装。但他们腰板挺拔,目光坚定,站在那里就像一道铜墙铁壁。聆听他们的故事,记者发现这些老兵没有变,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乐在其中 其乐无穷
早晨4:30起床,6:00准时出现在老年大学,讲课、组织活动、开展公益活动……直到晚上6:00,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回家的公交车。这个比上班族还敬业的人,是72岁的老兵郑道节。他是老党员服务队党支部书记、老年大学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还是所住福满园小区的业委会主任……“身上兼了23个职务,比在部队时还忙。”郑道节说话节奏快,生怕耽误时间。这位荣获了全省“八闽银发先锋”、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的老兵,曾任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副主任。退休后,他将自己亲历的修建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毛主席纪念堂、进行三峡工程建设等故事写成教案,讲给学生们听。“我们应该把老一辈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在他们心里播下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基因,让他们骨骼更强健。”郑道节为了这个理想,没白没黑地写教案、制作PPT、收集资料图片,用学生最喜爱的方式授课。学生越多,他越起劲,一堂课下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好像回到了担任部队首长的年代。郑道节因此成了明星:去饭馆吃饭,被一位小朋友认出来后,“呼啦啦”围上来一圈,都要和他合影;公交车上,小朋友不顾车身晃荡,坚持给他行队礼……“比明星还风光”,郑道节的自嘲中透着自豪。
与郑道节不同,王芳才讲过两次课,自称“新手”。走上这条路,她感觉人生丰富而有意义。刚退休时,生活只剩下一件事:照顾自己和老公。“无聊,没有归属感。”这位曾负责常规武器环境模拟试验的大校女军官一度抑郁。厦门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权益与维护处请王芳出任宣讲团成员,当她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时,发现自己还有用,社会需要她。“厦门红色经典国防教育宣讲活动是去年底开始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教育局精心挑选了50名特色鲜明的老兵,请专家帮助他们提升讲课水平,之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设置68门课程,公布到所有学校,接受老师和学生的挑选。每次授课,最后几排都坐着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家长,他们不仅听,还现场打分,讲不好就没有下次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在公园小学刚刚讲完课的王芳说,“老兵宣讲团进学校的过程,不仅是在完成一场场宣讲任务,还是在完成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我要把这项工作持续做下去,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也让青少年更具有家国情怀。”
故事感人 激励后人
张荔是一名参战老兵,他总是讲起自己班长赵建荣的故事:赵建荣是尖子班班长,领导本来计划让他留守后方训练新兵,可他写了血书:“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时候不冲出来,算什么共产党员!”战斗结束了,赵建荣负责打通大部队后撤的道路。在与敌人的遭遇战中,他始终冲在最前面,“跟我来,我是党员!”突然,三个山头上出现敌人,形成交叉火力网,他的身体被无数子弹穿过……
故事没讲完,张荔的眼圈已经红了,台下的学生也泪流满面。“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学生赵欣欣听完感慨道。下课了,每一个小学生从张荔身边走过时,都庄严地举起左手行队礼,他的右手也始终没有放下。
要说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厦门猎刃军魂特训基地。在这个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能够容纳300人的基地中,他们可以挑战素质拓展训练,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攀岩,可以磨砺野外生存能力,也可以在沙盘上清楚地感知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当了8年兵的朱厚良,拥有2枚三等功奖章,退役后与12名战友一起,在翔安区新圩镇创建厦门猎刃军魂特训基地,由他自己担任党支部书记。基地已经举办120余批次国防教育、拓展培训、夏冬令营综合实践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好评和欢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朱厚良说,“只要学生们喜欢,我在所不辞。”
优秀的品格 最好的教案
讲师团成员、厦门市“最美退役军人”周清在厦门警备区原某海防团服役19年后,又在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护区事务中心保护白海豚的岗位上坚守了13年。他最吸引学生的,是身后那群可爱的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海上国宝”“海上大熊猫”。对待海豚,周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一次,某涉海工程需要对航道进行爆破,细心的周清在最高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有只海豚即将游到炸点附近,他立即叫停爆破,直到把那只海豚驱离危险区域。海豚馆救助的海豚对水质要求很高,周清自学潜水,定期穿戴上潜水装具潜到5米深的水下,细致地清理水池,保证海豚有一个健康生长的环境。
生活中的周清热心公益事业,组建中华白海豚志愿服务队和厦门老兵公益跑团,连续5年组织团队慰问参战民兵英雄、孤寡老人,开展捐资助学、洁净沙滩等公益活动。每次他的课一讲完,学生们都觉得不过瘾,打听下一次授课时间。
58岁的厦门市海沧区吉红海上救援大队成员、退役老兵黄新红身体健硕得像个小伙子,他的故事也一样受到追捧。就在今年3月8日,正在海沧区海角9号附近海域巡逻的黄新红发现有只皮划艇翻了。大海急流汹涌,船上一名女游客没穿救生衣,正大声呼喊“救命”。黄新红当机立断,带上救生板就冲进海里,快游200米来到对方身边,把救生板抛给落水者。落水者情绪惊恐,拼命挣扎,黄新红的肚子被踢了七八脚。等对方情绪稳定下来,黄新红抓住她奋力往回游,终于将其拖上岸。黄新红成功救出的溺水者有多少,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就连假期,他也从不休息,而是积极参与到海沧湾水域巡逻劝导、救援及环保行动中。
“我们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上做文章,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颜文聪对记者说。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吕高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