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散在山间乡野的烈士“回家”

  福建多措并举推进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

  让散在山间乡野的烈士“回家”

  文/ 徐志铭 汤万锥


  下车、入园、拾级而上,穿过苍松翠柏,就来到了父亲的墓地前,清扫、献花、鞠躬、致哀。

  父亲离自己更近了!烈士林金森的女儿林莉由衷感激!在今年5月父亲的墓迁到莆田市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之前,每次去祭扫,驱车加步行,来回要一整天,如今只需20分钟,而且陵园四周环境特别庄严、秀丽。

  让散落在山间乡野的烈士“回家”,集中保护管理散葬烈士墓,这是今年福建省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整改提升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4月以来,福建省实施深入排查、分类修缮、提档升级、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弘扬英烈精神“六项举措”,全面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和运用。

  让烈士住上“新房”

  福建省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革命战争年代,全省有15万人参加红军,纵横驰骋,浴血征战,3万人参加长征,有名字记载的烈士近5万人。无数英烈用生命捍卫信仰,在八闽大地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在各地调研中发现,有的烈士安葬地过于分散,不利于管护;有的安葬地阴冷潮湿,常年见不到阳光。让英雄烈士住上“新房”,成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他们强力组织各地从统筹规划建设、加强修缮维护、落实精细管理、发挥功能作用等方面,高站位谋划,高效率推进。

  厦门薛岭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出现了墓碑破损、地面下陷等问题。今年4月,湖里区政府投入280多万元用于修缮提升,目前陵园已焕然一新。

  新铺设的广场庄严肃穆、新改造的道路整洁平坦、重新描红的英名墙上烈士姓名熠熠生辉,这是今年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提升的晋江革命烈士陵园新景象。

  连江县今年把地处偏远、管护难度大、年久失修的13座散葬烈士墓迁入县烈士陵园,对19座散葬烈士墓进行了就地整修,把新发现的10座散葬烈士墓及时纳入集中管护范围。

  按照“能集中尽量集中”的原则,今年以来全省已有500多座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入当地烈士陵园统一管理。长汀县一边谋划新的烈士墓区建设,一边做好烈士亲属思想工作,目前已有600多名烈士亲属签订了同意迁移烈士墓的协议,占全县零散烈士墓的60%。

  各地通过实地核查、系统比对,摸清全省烈士纪念设施底数并逐一建档造册。截至7月底,全省建档烈士纪念设施15032处,其中陵园外的烈士纪念设施9299处。今年以来,仅市县两级财政已经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维护,全省已完成修缮提升3379处。

  为烈士寻找亲属

  “叔叔魂归故里,全家人的心愿终于了却了!”近日,王启照烈士的侄女王爱珍在厦门市同安区,将叔叔的遗骸迁回祖籍地浙江省天台县,并安葬于该县烈士陵园,长达65年为烈士寻亲之旅,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6月3日,原籍山东省平原县仇敬德烈士的亲属,来到福建仙游县烈士陵园,为仇敬德烈士献上鲜花。70年来,一家三代人不远万里,横跨6个省份,多方寻找烈士安葬地未果。今年4月,仙游县通过“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终于圆了这场数十年的为烈士寻亲梦。

  今年上半年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的“为烈士寻亲”网络活动,引发全省各界广泛关注。在各地相关单位、媒体、网友的共同努力下,漳州籍烈士苏精诚、泉州籍烈士柯贤昌等烈士的亲属先后被找到。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梳理出无亲友祭扫、资料缺失的烈士线索172条,并通过系统资源、媒体平台多种渠道为烈士寻亲,至今,已经为70名烈士找到亲属。

  守“英魂”细心呵护

  走进晨曦中的漳州市云霄县陈岱镇烈士陵园,70岁的退役军人陈泽发同往常一样,拿着扫帚仔细清扫烈士陵园里的落叶和枯枝,用毛巾细致擦拭每座烈士墓碑上的尘土。

  这样看似单调却无比神圣的动作,陈泽发已经风雨无阻地坚持了41年。当年风华正茂的陈泽发如今已白发苍苍,仍然坚持用心守护着70余个烈士墓。

  在福建,像陈泽发一样的守护者有很多,伤残退役军人叶子华守护厦门薛岭山烈士陵园12年;革命烈士后代陈志国守护闽中革命烈士陵园30年……矗立在八闽大地上的一处处烈士纪念设施,正是有了他们的精心管理和细心呵护,烈士英魂方得安息,也给后人提供了缅怀先烈的庄严场所。全省有8处烈士纪念设施被列入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截至今年7月底,各级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单位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服务1.1万多场次。

  护“薪火”世代相传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烈士纪念设施是百年党史最为鲜明的历史见证,也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保持“红色基因库”永远鲜亮。

  厦门市、龙岩市制定出台有关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制度或办法;南安市推行烈士纪念设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晋江市实施主管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属地单位乡镇政府和烈士亲属三方签订管理协议,落实散葬烈士墓管理责任。

  今年以来,为建立长效管护机构,各地采取增设、更名、挂靠等方式,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机构16个,并新增编制,确保有人管,管到位。其中,龙岩市级和所有县(市、区)均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并将烈士纪念设施维护管理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南平、三明市级以及连江、福清等6个县也成立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

  在各地探索实践基础上,福建正在加快构建烈士纪念设施“两分一统”长效管理机制,以5种方式对散葬烈士墓进行分类集中管护,即就近迁入现有烈士陵园,新建烈士墓区进行集中管护,设立连片烈士纪念园,确定烈士家族合葬墓园,分级就地管护,有效破解散葬烈士墓点多面广、管理难的问题。积极推行分级负责管理模式,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要负行业主管责任,市县乡政府主要负属地管理责任,乡镇、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和烈士亲属主要负直接管理责任。同时,正在筹划建设全省烈士纪念设施“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烈士、烈士亲属和烈士墓三方信息一网管理、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