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群:一生炽热 满门英勇

  15岁加入革命队伍,参加过解放战争,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送完丈夫送儿子,送完儿子送女婿,全家8人都是军人,6人上战场,丈夫是前线指挥员,2个儿子英勇作战壮烈牺牲。

  这是一位迈入耄耋之年的英雄母亲——忆及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老人永远透着革命者的豪迈,谈及战争中牺牲的爱子,她把悲伤深埋心底。请看2020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王昌群半个世纪的人生故事——

  文|宋海军

  初冬春城,阴雨绵绵,骑车前往云南省军区昆明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的路上,袭来阵阵寒意。

  “王妈妈住14楼,我带你们上去。”干休所政委时玉领着大家往电梯口走。一进家门,两个已退休的女儿搀扶着老人,热情地招呼起来。

0506093523.jpg

  客厅不大,物品摆放得满满当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台上一张大幅毛主席画像,正堂上方悬挂的是两块“烈属光荣”牌匾……

  烽火岁月里,

  她满腔热血,义无反顾

  1949年11月,15岁的王昌群就读于四川秀山县(今属重庆市)女子中学,得知解放川南的大军来校招收学员时,王昌群毫不犹豫报了名。最终,83名女同学幸运地被录取,但在长途行军和残酷战斗中,只有她和另一名女同学坚持留了下来。

  1950年10月,王昌群被安排到当时的西南军区陆海空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专业。“一上班我们就削好一大把铅笔,抄写电报时,笔芯断了,立马换一根铅笔接着抄,那是争分夺秒!”王昌群说。后来,部队学习苏联报务打字机作业,她是所在通讯组中第一个学会戴耳机边听边打字的报务员。因为学习刻苦,她半年后提前毕业,分到组建不久的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从事报务工作。

  王昌群并非没有回地方发展、到大城市生活的机会,她家境好,有文化,家人希望她回去,组织上也有意送她去大城市的军校培养,但她都一一婉拒。

  1953年7月,因工作表现突出,王昌群荣立三等功,时任某部党委委员、警卫营营长的刘斌给她佩戴大红花。王昌群早就听说刘斌是“一级战斗英雄”,有着“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美誉。双方彼此都很有好感,心生情愫,后经组织介绍确定恋爱关系。

  不久,组织安排刘斌到边境任职,为了支持刘斌工作,王昌群放弃赴上海学习深造和到省城工作的机会。1954年7月17日,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3天后,王昌群跟随刘斌一同前往西南边境,开始保卫边疆的艰苦岁月。

  “当时,几十辆大卡车浩浩荡荡,沿途扎营,一路南下,那真叫一个壮观!”忆当年场景,王昌群依旧心潮澎湃。“从昆明坐车到思茅路就不通了,我们接着骑马7天,才到达目的地孟连。”简单安顿好新房新家,他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随着形势趋缓,大批军人,特别是大部分女军人需转业地方,本可以转业至大城市的王昌群,选择了偏远贫穷的小县城,继续奋战在祖国南疆。孟连、江城、勐海、思茅、文山、保山、昆明,30多年里,王昌群作为随军家属,岗位从国营商店到地方商业局再到粮油运输公司,每到一地,她都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经受战火洗礼的革命情谊最为珍贵。从1954年7月17日结婚,到2010年3月20日刘斌病故,这对革命伉俪牵手走过56个春秋,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们依靠坚如磐石的革命主义精神,支持和鼓舞着全家在保疆卫国的战斗中勇往直前。

  两个儿子牺牲,

  她肝肠寸断,但无怨无悔

  虽然时间过去了近40年,可老人仍清楚地记得大儿子刘光牺牲的日子——1981年12月5日;而小儿子刘明,则是在1984年7月13日壮烈牺牲。不到三年,痛失二子,其中哀恸,非常人所能体会。

  “刘光很有才华,爱运动,还是个文艺爱好者,会弹吉他,唱歌也好,第一次出国作战,不但荣获三等功,还入了党。”摩挲着一枚枚军功章,王昌群慢慢地说起了两个儿子的故事。

  1978年初,从小就向往从军报国的大儿子刘光,如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战争一触即发,身为革命后代的刘光满腔热血,主动请战。

  一次战斗中,刘光所在连队遭到敌人猛烈攻击,上级下达用机枪压制敌人火力的命令,刘光挺身而出冲过开阔地,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连续射击400余发子弹,掩护全连安全通过。此役,刘光荣立三等功、火线入党、提为排长、保送入学。

  1981年初,刘光以5门满分、9门99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学校挽留,他谢绝了,机关选调,他婉拒了。一心想上前线的刘光对王昌群说:“妈妈,你15岁就参加革命,你最能理解儿子的心。”

  知子莫如母,在王昌群的支持下,刘光来到前线担任侦察连副连长,58天时间里带队执行任务45次。

  1981年12月5日,本该轮休的刘光执意带队侦察敌情,完成任务返程途中,每次都走在最前面的刘光,一眼发现敌人设下的雷区,为保护战友,他率先排除2颗地雷,正要排除第三颗时,身边的战友触雷,俩人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家人悲恸欲绝。刘光牺牲后,部队为他追记了一等功,军区授予他“立志献身边防的模范干部”称号,颁发二级英模奖章。而王昌群一夜白头,和丈夫刘斌满含悲痛处理刘光后事。

  小儿子刘明,立志像哥哥一样,在战火中兑现保家卫国的誓言。

  王昌群和刘斌的老战友劝道:“大姐、刘司令,你们大儿子已经牺牲在战场,不能让小儿子再上前线冒这个险了!”面对好言相劝,悲痛中的王刘二人态度异常坚决:“我们只有报效祖国的义务,没有接受照顾的特权!”

  1984年4月28日,在收复某高地的战斗中,刘明带领战友高举红旗,不到20分钟就攻下敌人2个阵地,并用哥哥留下来的3颗子弹消灭了2个敌人。

  战斗胜利,刘明荣立二等功,提拔为排长,所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之后,刘明带领战士们一直坚守在前沿阵地。7月12日,敌人发起大规模反击,一千多发炮弹落在阵地上,刘明和战友们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攻。

  第二天,刘明把经历了一天激战的战士们安排到狭小的防空洞内休息,自己屈身洞口。正在此时,一颗炮弹从天而降,刘明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

  闻此噩耗,王昌群悲痛欲绝,数次哭到昏厥。白发人送黑发人,且短短三年便出现两次,对一个老人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然而,仅仅过了12天,王昌群愣是从悲痛中站了起来,再次做出惊人抉择:同意二女婿参加前线救护队。“我献双子党关心,党是我的好母亲。母亲需儿做贡献,无怨无悔表忠心。”这是王昌群的真实心声和真挚表白。

  组织上安排的事,

  说走就走,说干就干

  三年痛失两子,作为母亲,她如何承受得了这份悲痛?王昌群说,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让她更有勇气面对。

  全国各地的信件犹如雪片般寄到王昌群手上,最多的一天她收到过48封信,其中一封让她永远难忘:1986年春节,徐州市一位退役军人给王昌群夫妇写了一首长诗,题目是《我以你们第三个儿子的名义》。江苏省一所小学41名少先队员,也收集废铜烂铁卖了钱,买了一面锦旗,绣上“满门忠烈”四个字,寄给刘斌一家。

  “你问我初心是哪样,那就是我这一辈子都听党话跟党走,这就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组织上安排的事,那是没得二话的,说走就走,说干就干。”王昌群说。

  2020年2月,王昌群捐出平时省吃俭用的1万元积蓄,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在国家有难,我这把岁数没法去前线,只能尽些微薄之力!”

  祖国没有忘记革命烈士,没有忘记英雄母亲,王昌群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庆典,王昌群被邀请出席观礼,接受党和人民的崇高敬意。去年底,王昌群被评为2020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她的事迹,通过央视和各大新闻媒体,感动了更多的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云南边疆的两座烈士陵园里,长眠着王昌群的两个儿子和战友们,老人家每每来到这里祭奠,都会抚摸着墓碑久久不愿离去。“儿啊,娘来看你们了,你们听到了吗?看到了吗?”40年了,两个儿子是她心中永远的挂念,也是她心中永远的骄傲:我的两个儿子牺牲了,如果国家需要,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可以把我外孙送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