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社区追梦者--母顺康

  母顺康,男,汉族,贵州湄潭人,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67年9月出生,2005年从部队自主择业,2007年8月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街道南京路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2018年6月担任该社区党总支书记。13年来,他始终秉承军人的红色基因和优秀品格,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以国为念、执著为民,把实现个人社区梦融入中国梦,带领所属人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社区先后荣获"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等称号,所带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组织"。个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先后当选遵义市汇川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和第四届党代表,2014年4月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模范军队置业干部"荣誉称号,2015年9月被邀请到天安门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礼。

  一、勤学苦练,用心带团队,社区追梦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2005年,响应国家裁军50万的号召,母顺康怀着19年军旅生涯的情怀,自觉为政府分忧解难,毅然选择自主择业来到遵义。当时,正赶上北京华联遵义分公司在招兵买马,他应聘当上了该公司第一任保卫部经理。按照部队排、班编制和军事化管理,他组织骨干为公司军训了第一批员工,制定完善了内保、消防等方案预案和规章制度,保证了超市正常开业和营业。2007年3月,经汇川区人社局推荐,他到上海路街道茅草西社区担任党支部负责人,2007年8月被选为上海路街道南京路社区党支部书记。

  从军校学员、基层干部到机关干事、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又从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企业经理、社区党支部书记,母顺康凭着一股学习不怕苦的热情和工作不服输的劲头,出色完成了一个个角色转变,但永远不变的是扎根基层沃土、实现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用母顺康对社区同志经常说的:"我的人生路既是绿色又是五颜六色,一半在军营,一半在社区,但调色板只有一个,那就是筑梦基层的原色",他正在追逐"社区梦"的路上前行。

  社区虽小、群众事大,级别虽低、责任重大,说话办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甚至上访,对政策水平和素质能力的要求一点也不比当个部队基层主官低。面对陌生环境和全新挑战,母顺康没有踌躇不前,更没有坐吃老本,而是一切归零,从零开始,重装上阵,以冲锋的姿态奋进在学习工作的最前沿。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白天没有时间,他就晚上加班加点、熬夜苦读;周末别人游玩休闲,他却逛书店、查资料、补习充电。这些年来,他先后研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编党支部工作手册》、《社区建设概论》、《细节决定成败》等近100本书籍,记下了20多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身边的同志个个竖起大拇指,笑称:"他这个老兵就是我们的学霸!"

  甘当小学生,钻研大学问,是他一直秉持的工作态度。一有空闲,他就拉住身边老同志不耻下问、取长补短;一有难题,他就不遗余力去找先进社区支书、主任请教破解之道;一遇疑惑,他就主动请教街道党政领导指点迷津。就是这样,他就凭着一股谦虚好学的劲头,较好地实现了由"门外汉"到"政策通"、"业务通"的蜕变。他研究撰写的《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和对策》、《践行宗旨要在"六讲"上做表率》等8篇文章,至今仍被干部职工奉为学习经典。

  一花独放不是春,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母顺康在搞好自学强能的同时,注重从学习入手带班子促工作。制定《社区学习制度》,严格落实周一上午交班、周四下午业务学习等制度,普及各项业务知识;及时传达上级文电会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讲解通知、简报、计划、总结等公文写作技能,规范各种文书和表格制作;学习先进事迹和案例剖析,弘扬正气、狠刹歪风。坚持每半年亲自上一堂党课,每季度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讲评,每月牵头刊出一期社区《工作信息》,形成人人讲学习、强能力、比工作的浓厚氛围。近13年来,社区先后有3人当上了支书、主任,5人当上了社区副主任,3人被调到街道办事处重要科室工作,难怪南京路社区被誉为上海路街道办事处"干部的摇篮"。

  二、躬身力行,创新谋发展,为实现社区梦插上远翔的翅膀

  刚到南京路社区任支部书记,母顺康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先行调研、摸清底数、再出招数。他先后找社区7名社工、5名协管、9名党员逐个谈话、了解实情,坚持把38个居民小区走一遍,与48个居民小组长交流座谈,梳理总结了南京路社区的六大特点:辖区大、人口多;位置佳、资源优;不复杂、好管理;社工少、业务疏;制度缺、组织散;社区新、前景好。

  针对现实情况,母顺康首先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了一个多星期,又用个把月时间征求意见建议,研究确立了"团结守纪强班子、建章立制正秩序、综合治理保稳定、打造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母顺康第一次主持召开社区党支部会议就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年内社区工作没有大的改观就主动辞职!他结合实际提出并实施了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六个抓手: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他的领导下,《社区干部职工考勤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社区支、居两委议事规则》、《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制度》等法规陆续出台,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使社区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打造精品文化社区。提出"服务兴居、奉献强居"、"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等宣传口号,倡导做文化人、文明人。坚持每年举办以"迎国庆、讲文明、创和谐"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暨文艺汇演,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2008年10月,他亲任校长办起了汇川区首家社区老年学校,至今已发展为拥有书法班、绘画班、摄影班、舞蹈班、腰鼓队、红歌队等9支文体队伍的大学校。三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立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和6个小区便民服务点,将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制度,完善社区网格台账,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服务"活动和亮身份、亮承诺、亮措施"三亮"活动。社区党员从2007年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118人,组建的64人党员志愿者队伍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先锋队。四是助力经济发展。母顺康刚到社区时,账上只有300多元,社工工资只有400元,开展工作难度大。"社区要发展,经济必须搞上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2008年3月,他辗转找到南京路盈之宝小区开发商,协调由社工清理楼房拆迁余下的钢筋和砖头,卖钢筋所得3700多元;发动社工每人出资200元,利用社区楼梯巷道开办送桶装水便民服务点,一年收益16000多元。2011年5月,又办起"放心粮油店",2013年在北部湾河边通道建起了停车场,2017年底社区家底已达157900多元。此外,他还帮助困难党员唐仁兵开了家具店,帮助下岗职工王国平办起了"平价超市",协助李超兄弟成立"五洲装饰公司",帮助退伍党员李毅开起了网店……解决就业96人次。五是维护社区稳定。坚持每月召开治安形势分析和矛盾纠纷排查会;建立了网格安全员,坚持开展"七个一"活动;对重点人员建立台账,定期走访,实时监控;组织专职巡逻和党员义务巡逻,打击"两抢一盗";成立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纠纷、主动化解矛盾;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老旧小区和"二合一"、"三合一"店铺的消防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13年多来,共调解矛盾纠纷86起,2017年全年发案仅21起,较2010年的96起下降了78%。六是打造社区品牌。2015年,社区升级打造"四民社区·美丽城市",母顺康根据社区发展现状和工作目标,又提出了打造"有信仰,做爱党爱国好人民;有规矩,做遵纪守法好公民;有素质,做优德良行好市民;有奉献,做团结互助好居民"的"四有四好"社区,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工作落实,社区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积极探索城上城楼宇党建工作,指导遵义三源酒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宏懋晨有限公司单独成立了党支部,贵州地丰房地产公司等五家公司建立了联合党支部,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一定突破。

  三、以身作则,真情解解民忧,让社区梦阳光照进群众生活现实

  "社区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最末端,国家战略在这里变成战术,国家规划在这里要变成现实,国家民生在这里变成生活琐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们的梦,就是维护这一区一家的未来。一个个社区善治了,中国梦还会难吗?要对得起党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对得起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母顺康对社区工作人员这样要求,对自己更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走在前列。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上午,陈泽荣、陈英两兄妹拿着劳教解除证明到社区办理社区矫正手续,但办完后仍不愿离去。原来两兄妹因吸毒被劳教,家产耗光了,父母也气死了,此时两人已无家可归。母顺康随即自掏腰包100元给两兄妹解决当天吃住问题,并反复叮嘱坚决远离毒品毒友,树信心走正道。当天下午,他组织开会研究从社区特需费中拿出1000元,帮助陈氏兄妹解决春节期间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节后,母顺康又把两兄妹的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到1000元帮扶经费,让他们每月来领取200元,同时汇报思想、做尿检、参加义务劳动,防止再染毒。现在两人早已戒了毒,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2010年11月,母顺康刚调解好一起家庭矛盾纠纷出来,运输公司还房二号楼的姚大妈拉住他哭诉外孙女谢程程的可怜境遇:从小父母双亡,全靠她这个外婆卖炒土豆抚养长大,现在22岁突患子宫癌,家贫如洗,没钱治病,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母顺康当时噙着眼泪劝慰安抚姚大妈,答应一定想法帮扶。回来他就组织召开支、居两委会议专题研究,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名义倡议社区党员群众为谢程程捐款,并带头捐款2000元。同时,他又把谢程程的情况向社区共建单位--遵义市市区烟草专卖局作专题汇报,安排民政专干为其申请医疗救助,协调遵义晚报、电视台跟踪报道,呼吁更多人奉献爱心。他还多次带领人员到谢程程家中和医院看望慰问,小谢的病情一天天好转,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11年11月,万东楼小区排污沟堵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得知消息后,母顺康带领社区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就在几名社工捏着鼻子不知所措之际,他二话没说,挽起裤脚,掀开盖板,第一个把手伸进排污沟舀起污水。其他同志见状,自觉紧紧跟上,排污、清扫、搬运,接力战斗,附近居民也自发上前帮忙,不到两个小时就疏通完毕。

  2017年9月,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但万东楼和运输公司还房这两个老旧小区的楼道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野广告,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群众的生活情绪,而且与文明城市的要求格格不入。如果请工人来刷的话,要花近十万元的费用,怎么办呢?母顺康召集"两委"班子成员碰头,提出了由社区自己来干的想法,并随即组织23名社区干部职工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然后买来涂料、铲刀、滚筒、刷子等工具,将21个单元楼道进行分工,三人一组,铲的铲、刷的刷……。他自己不仅带头干在前面,哪里最艰难就突击在哪里,而且每天都是最后一个收工,还要去各楼道看看工作进度。苦战了一个星期,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社区共清除8000多平方米的野广告,投入经费才12000多费用,节约经费80000多元,为遵义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6月,母顺康在"双提升"宣传入户中了解到,"两参"退伍人员蒋军林因冠心病住院花了31000多元费用,并且蒋军林没有固定工作,50多岁了都没有自己房子,还和老婆挤在父亲万东楼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让本来就很拮据的生活更加窘迫。母顺康心里很难过,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随即就与社区民政专干一起到万东楼蒋军林父亲家进行了入户调查,收集住院相关票据,及时为蒋军林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的申请。

  近13年来,在母顺康的亲自过问下,社区为27户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为9名困难群众申请医疗救助,看望慰问贫困党员、职工和群众13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近5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00多件,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