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水青山 奉献后半生--90岁抗美援朝老兵朱再保的环保之路
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市王家河公园,有一座身穿旧军装的老人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塑像的原型朱再保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今年已经90高龄。这位在60多年前上过战场的老兵,如今仍旧每天精神抖擞地走在环保宣传与践行的路上。
朱再保,1928年9月出生在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1年2月,从区团委书记岗位参军赴朝参战;1953年7月,获朝鲜劳动党中央授予"民族独立勋章";1958年4月回国;1966年因胃癌被摘除全部胃和横结肠,被安置到岳阳市军休所休养。患病后,医生曾预言他最多再活五年,但从硝烟中走来、看淡生死的朱再保是个闲不住的人。从1978年3月起,朱再保走进学校,自荐为校外辅导员。从此,他致力于环境教育与实践,开启了人生旅途新征程,谱写了"老兵新传"。多年来,他每天一身老兵着装,骑着单车,为他的环保梦风里来雨里去,足迹遍及岳阳市12个县(市、区)的3000多所中小学校、党政机关、社区村组、东洞庭湖及百万市民唯一饮用水源地的铁山水库。据统计,40年间,他共花费1.4万天20万小时,骑单车、乘公交的总里程25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0回"红军长征路"。因他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先驱"和"民间环保第一人",是湖南省一张响亮的环保名片。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彰了这位中国环保志愿者。
他播撒绿色种子。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青少年为重。1983年,当人们对"环保"一词还很陌生时,朱再保就在全市学校倡导环保教育与实践。多年来,朱再保以全市在校青少年为服务对象,先后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湿地保护、淡水国情、生物多样性保护、接轨全球环保、参与绿色创建、倡导学生家庭节能减排、环保社会实践、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发展环保民间组织等"十大教育系列"共400多项环保主题教育与实践行动,累计开展了8000万人次的环保主题教育,编写了150多万字的宣传材料,印刷了600多万份免费资料,将26万元奖金,连同自己十几万元积蓄,一分不剩地用在了环保宣传上。2001年3月,他创办了湖南省首家环保民间组织--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目前,该协会拥有青少年会员10万人。2015年3月,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被中宣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全国环保志愿服务示范团队"。
他践行环保理念。多年来,朱再保不仅在青少年心中传播绿色种子,更是亲身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去。他最为显著的绿色行动有两项:一是保护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候鸟安全越冬。发动环东洞庭湖5县(区)50万湿地使者,开展"护鸟、护鱼、护水、护一切生物、及不网捕、不毒杀、不买卖、不食用洞庭鸟类"等"湿地四护"和"护鸟四不"行动,组织"湿地使者"捐粮40吨,救助洞庭受灾鸟类。二是"保护母亲河行动"。1999年,朱再保响应团中央号召,发动全市百万青少年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共集资26万元,用于在本市华容县幸福乡五公里临长江大堤外侧,植防洪林1500亩,20万株,成为该乡3.2万垸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林。2003年,朱再保用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的3万元奖金为引子,协调市二中、十中两校共捐2万元,首批五万元款项用于铁山水库毛田畔,植护水林600亩,创建了"生命源林"。至2017年,又发动12所中小学,在"生命源林"里共植树3000亩45万株。其中,朱再保两次捐出奖金10万元,植树1400亩。2013年,朱再保获第六届全国"母亲河奖"。
他把温暖送万家。40年以来,朱再保除了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外,还组织全市青少年,分别开展了扶贫、救灾、助学、助残等公益行动,共集资1500万元,大米600吨,物品百万件,救助了本市10个贫困乡的2万人次贫困孩子上学,捐建了本市首所"希望小学"。其中,朱再保救助66名贫困孩子读完小学,捐出7个月退休金捐建希望小学。1997年5月,他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等7位常委接见。近期,朱再保又投入了"绿色扶贫"行动中。他积极响应《岳阳市城乡绿化三年行动》,发动中心城区等四区15万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已筹资逾50万元,将用于购买2000多亩高收益的油茶树树苗,赠送岳阳县黄沙街镇三个村的300多户贫困农民,由他们供地供劳力,栽植油茶园。五年后,该项目总收益达到1200-1500万元,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助力贫困户增收。
朱再保的善举让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多年来,他共获各级各类奖励250多项,奖牌、奖杯、奖章上百件,在中国环保、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及民政部军休干部等四大系统,均获"大满贯"奖,还获多项国际环保大奖,先后受到20多位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接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水利报、环境教育杂志、湖南日报等100多家省内外媒体,对朱再保事迹作了100多次报道。2002年2月27日中宣部主办的《新闻阅评》写道:"一个人一生都做好事很难。朱再保不仅一生做好事,而且把好事的着力点放在环境保护上,他不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有当今时代科学文明头脑。这是一个充分体现着'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好典型,值得大大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