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依旧 大爱无疆 真情永恒--张红兵简要事迹
天年养老机构董事长张红兵,自2007年从部队转业以来,怀揣一颗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之心,始终坚持"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理念,踏上养老、助老之路,她先后创办了"鼓楼天年老人护理中心"、"天颐养老院"和"天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三家养老机构,用爱心、勤劳和智慧做好服务,以优质特色赢得老人信任,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充分肯定,为退役军人树立了榜样。天年养老机构先后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和福建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分别授予"敬老文明号"的称号,被福建省老龄基金会、省民政厅授予"福建省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被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老龄委办公室、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被福建省社会福利协会授予"优秀养老护理院";福建省民政厅、省老龄委办公室、省立医院、省老年医院、省红十字会等单位在该养老机构设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志愿服务基地";她个人曾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养老院院长,《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一、兵心依旧,不忘本色
张红兵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是个老革命,爸爸是一个从军40多年的老军人,她从小就接受着革命传统的熏陶、军队作风的浸染,萌发了当兵的梦想。1986年在身体、政审双合格后光荣入伍,她在部队经历过20年的磨练,当过军队医院医护人员,参加过"98抗洪"、"东山演习"等多次抢险救灾和演习保障行动,还从事过军队招待所经营管理。军队这个大熔炉,锤炼了她优良的作风、吃苦的精神和无私的品质。
作为一名军人,曾经她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一名团职转业军官为了减轻政府就业安置压力,她以新的就业观念,毅然决定自主择业,在开辟人生"第二战场"上实现新的追求。择业是困难的,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更加困难,这曾经久久地困扰着她。这时她想起了爷爷的教诲;不求干大事业,要做个有爱心、对社会有益的人。她爷爷是个离休干部,因病住进北京的一个养老院,从小爷爷奶奶带大的张红兵,对老人特别是有感情,她去探望爷爷时,感受到养老院对爷爷照顾得很周到,触景生情,就萌生也要办养老院,去孝敬更多像爷爷那样高龄老人的念头。2008年,她按照爷爷的教诲和自己的初衷,以军人的胆识和气魄,怀揣转业费,并申请了一笔贷款,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关怀支持下,创办了第一个养老机构"天年老年护理中心"。创业是艰辛的,创办之初,有人说她傻,一个团级转业女军官不去安置一份好工作,而去干伺候人且吃力不讨好的事。刚开始时也碰到一些老人性格倔强,有的子女不理解甚至误解,还遇到一些棘手的难事,一直在优越家庭中长大的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份苦、受过这份委曲,真是困难比预想的还要多。但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坚定信念、坚定意志: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社会离不开养老机构,老人离不开养老院。她确信有真心一定会换来真情,于是,她带着感情做,做出感情来,用热情、亲情和真情关爱每一个老人。为把服务做细做到家,她全身心投入,甚至没睡好一个安稳觉,她每天5点钟起床,买菜、查房、了解情况、布置检查工作并亲自靠前服务,忙得不亦乐乎。她坚持从点滴做起,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细心的搀扶,她都主动去做,力争通过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让老人感到温暖。
她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真意切,一片真情为老人,十年来,接收入住1530位老人,并为2960多位老人服务,同时服务部队老首长、家属、遗属等920多人次,平均年龄85岁。其中:中风510多例,帕金森病36例,老年痴呆650多例,她对每个老人了如指掌,悉心关怀,令人感动。许多部队的老首长和家属得知"天年"是一位自主择业军人创办的养老院,都觉到信任可靠,身患多种疾病的原福州军区工程兵训练大队赵启乐政委因中风后遗症入住"天年老人护理中心",在员工细心照料下身体得到康复,赵政委高兴的说:"张红兵保持军人本色,做事雷厉风行,说到做到,想我们所想,关心照顾很周到,她把我们当亲人看,我深切体会到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温暖的家"。
对于取得一些成就,张红兵深情地说:"我最感恩的是军队,军队培养我成长,给我锻炼的机会,磨砺我坚强的意志,增长我的才干,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培养我的军队"。
二、弘扬传统,打造品牌
张红兵认为,军队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养老服务的宝贵财富,军队的牌子就是最过硬的品牌。她说,我要努力打造的养老特色,就是要体现"军字品牌"。她始终以军队的作风、军人的品格,去践行"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这一使命。
注重打造"打硬仗"的团队。办好养老机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一种吃苦的精神是不行的。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病多",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痛,多的有十几种病,特别是失能老人更是疾病緾身。面对多数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颈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基础疾病,一些患者存在智力衰退、偏瘫、失语,以及心肺功能障碍、骨关节功能障碍或多重障碍叠加,有的带有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切管等导管,有的甚至丧失自理能力。为把老人照顾好,她发挥自己曾经从医的优势,聘请退休老军医,并与军地医院建立了协助关系,解决治病保健问题,聘请自主择业的行政干部加强管理,聘请退伍的炊事班长、厨师办好伙食。她先后聘请退休医护人员,自主择业军官和退伍战士20多名,他们是天年养老机构的骨干,他们把军队的作风带到这里,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注重打造"守规矩"的团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深刻认识到,要让养老事业走在健康的轨道上,才能走得稳、走更远。为此,她不断增强政策观念、法律意识、法制思维,树立法制信仰,使遵规守纪、按章办事成为习惯。她带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养老政策,严格按规定办事,严格按程序办理相关执照、证件。她重视完善规定,从严依法管理。先后制定了《服务工作规则》、《各职人员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20多项制度规定、方案预案,形成了《天年养老机构管理规范》,使养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养老机构每项工作有章可循,大家自觉遵守、按章办事、有条不紊。养老机构成立十年来,没有出现一起违规违纪的事。
注重打造"高素质"的团队。她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为老服务,首先要有为老服务的本领。她要求自己做到敬业勤业精业,她每年都要参加民政部和老年基金会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并到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台湾等地参观学习,到本省各地的养老机构考察了解,交流经验,以聘请的军队退役人员为骨干,请福州总院专家、消防部队组织分批培训,与省立医院、省老年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加强帮带,使他们在职业道德、医疗技术、消防安全、家政礼仪、老年护理、膳食营养搭配与制作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按准军事化管理,弘扬军队作风,提升了员工素质,推动着天年养老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三、醉心养老,奉献爱心
习主席强调指出:"着眼于解决老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年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张红兵深刻体会到习主席指示对养老工作的重要意义。她感到把养老机构办好了,也是让老年人得到实惠,获得幸福的一种途径,于是她痴心养老事业,奉献一片爱心。这十多年,她始终坚守一种对社会负责、对老人负责的精神,坚持做满意、信任、一流的养老机构这个方向,立德立身、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精细服务。
注重立德立身树立爱心形象。"干好事业,以德为先"。她注重把修身放在首位,把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融入思想与实践。她对养老工作有一个哲学定位:就是将养老服务融入大爱、体现社会价值。她想,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选择这一行,就要立德立身,做养老服务和公益慈善,最终目的是在帮别人的同时净化、升华自己。她经常教育员工,"做养老服务,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份工作,而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她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把为老服务的思想和"爱心"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她注重以个人思想品德影响大家,让员工对本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不安心到有信心,从有信心到献爱心,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干得出色。在创办养老事业的历程中,虽经历酸甜苦辣但无怨无悔,她为能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体现自身价值而如痴如醉。她言语礼貌、举止端庄、态度亲和,工作负责,生活简朴,点滴做起,把老人当亲人来孝敬,老人也把张红兵当女儿一样看待,像对待亲闺女一样理解和支持她的养老事业。
注重竭尽全力做好养老服务。她带领团队,竭尽全力深情为老人做好"亲情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她长期她养成了仔细观察、揣摩老人的言行举止的习惯,尽可能地掌握他们的所想、所为、所需,细微周到服务,主动解难帮困,赢得理解信任,被老人们称为"贴心的小棉袄"。针对一些人认为,没人管没人顾的老人才去养老院,"住养老院是儿女不孝"等不正确思想观念,她秉持这么一个理念:给我们一分信任,还你们十分关爱。她用事实说话,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把老人照顾好,不让子女分心。天年虽是民办养老机构,但更注重提升内部硬件和软件服务设施,逐步扩容了电力、消防、给(排)水系统,安装了监控;对顶篷、花园、厨房等实施综合改造。在此基础上,针对养老机构托养对象具有高龄化、多重病种、功能障碍、护理要求高的特点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等软件质量。为满足养老需求,她还与福建省国资康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德国奥托愽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福建福颐养老股份公司",使养老服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红兵带领的团队,坚持不懈的付出,尽力做到让老人满意,让亲属放心。真心付出、全心投入终于得到肯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天年",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预订房间。 89岁高龄的周金凤老奶奶,刚做完双侧股骨头置换手术就住进了护理中心,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如今,不仅能四处走动,还能和伙伴们一起打麻将。吴锦雪老奶奶,在天年护理中心度过她108岁的生日,院里把她生日办得热热闹闹,吴奶奶的女儿郑丽莉说:母亲几次闯过"鬼门关",今天迎来108岁的生日,多亏了张院长和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这也是老人的最大福气。她还特别重视做好临终关怀,在整个为老服务中,把临终关怀放在重要位置,力求做到细心周到,88岁的丁姓老人病危时,恰好她的儿子也病危住院,唯一的孙子,顾了奶奶就顾不了爸爸,情急之下找到张红兵说:"张院长,我把奶奶交给您,拜托了",几天后丁奶奶病故了,张红兵和医护人员给老人擦身子,穿寿衣,做好善后,才通知老人的孙子,并协助这位小伙子顺顺利利送走老奶奶,小伙子深受感动、饱含热泪将一面"关爱老人,颐养天年"的锦旗送到张红兵的手中。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养老工作任重道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红兵的目标就是:如何把养老事业做得更好,让真情与爱心永恒传递。在今后工作中,她将继续发挥创业带头人作用,永葆军人本色,为社会的养老事业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