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鑫--用生命铸就金色盾牌
王厚鑫,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排爆民警,实战技能型狙击排爆类专家。
16年排爆生涯、58次实弹排爆,56岁的王厚鑫迄今依然战斗在排爆一线。他和战友们行走在危险边缘,面对生死不退缩,用生命铸就人民金色盾牌。
论你身前山崩地裂,只留身后安宁一片,昔日部队爆破手、如今公安排爆人,王厚鑫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本色,诠释着一颗永不改变的初心。
37年默默坚守,诠释军转干部不变初心
王厚鑫出身于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瓦坞行政村的一户清贫农家,村子位于有"中国革命摇篮"之称的井冈山东麓。勤劳善良的母亲总是教导他要"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
1979年,高中毕业的王厚鑫在村里小学当民办教师。两年后的一天,村支书找到王厚鑫:"现在在招兵,你是老师应该带头。"听从祖国的召唤,王厚鑫说:"好!"
1981年11月,王厚鑫参军入伍。穿上军装后,王厚鑫喜爱阅读关于毛泽东、红军的书籍,对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辛生活和最后革命成果取得的不易有了更深刻理解,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开始扎根于心灵深处。
当时部队领导给王厚鑫两个选择:学驾驶(那会儿能开车的都相当吃香),考军校。王厚鑫选择了报考军校:"一是连长希望我为连队争光,一是觉得上军校后更能担当起保卫祖国的重任!"
通过一级一级考试,王厚鑫最终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这成为他37年来与危爆物品打交道的起点。
在部队服役的21年间,王厚鑫历任连长、营长、工兵科长,一直与爆炸物打交道,精通控制爆破、定向爆破等技术,面对爆炸物,他能凭借经验准确地预估爆炸后果,处置时有比别人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金华市看守所民警范存建是王厚鑫20年的战友,他说:"老王钻研能力强,在部队里就一直是先进人物,当排长时,被部队评为优秀排长,当连长时是优秀连长,当营长时是优秀营长。1998年他还两次参加九江抗洪,冲在一线。"
2002年,王厚鑫从部队转业,成为金华市看守所一名民警。当时,金华市公安局正四处寻觅排爆专业特殊人才,却因条件苛刻一时无果。后来,市局领导在检查工作时无意中看到王厚鑫的履历,便找到他希望他发挥在部队的特长,从事排爆专业。
转业军人,退役不退志。一听又可以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了,王厚鑫心里特别高兴。"服从组织安排,这是军人应有的品质,这次我选择了当一名排爆警察。"
就这样,刚从极度危险的军事爆破中脱身的王厚鑫于2003年被调到特警支队从事排爆工作,又一次与危爆物品连在了一起。
到特警支队后,王厚鑫始终恪守"择其一事、终其一身"的初心,凭借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做到了排爆零失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反恐维稳、重大活动安保作出了重大贡献。
58次直面生死,书写"一切为了人民"
2012年9月21日下午,永康的一个旧城改造区,在场的几名特警用小镐和双手,小心意意地扒开一个金属物附近的土块。半小时后,一个近70厘米长的弹头完整地露出来。看到特警们把弹头从土坑里抬出来,70多岁的徐锡麟长舒了一口气。
徐锡麟小时候,其父亲告诉他,家里埋了一颗炸弹,这事成了他的心病。如今,埋在家中73年的炸弹被挖出,徐锡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参与挖掘的特警正是王厚鑫。当时炸弹已经与风化石黏在一起了。为了便于操作,王厚鑫硬是没穿排爆服,用手镐仔细将这枚炸弹一点一点"抠"了出来。
每一次的排爆,都是一次直面生死的考验,像这样的考验王厚鑫先后经历了58次。
"我危险,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危险。"每当王厚鑫妻子为老伴担心劝他换工作时,王厚鑫总是这样反过来劝妻子。他考虑更多的是群众的安危。"我怕的不是我牺牲,怕的是老百姓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2018年3月20日,琅琊镇上盛村村书记来到特警支队,拿着锦旗,声音哽咽:"我们可以安心地生活了,他真是功德无量。外单位的专家来,说是要直接在我们的房屋边销毁,王师傅来了才勇敢地进行了转移,当时看着他那头白发,看着他开着皮卡运炸弹,我真是感动……"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3月12日,上盛村菜地里突然发现一枚未爆航空穿甲弹,弹体的大多数已钻入泥土,只有10厘米在外面,距离最近的一幢居民房屋仅3米。据说,人体静电也可能引起该弹发生爆炸。
外单位专家到达现场勘查后建议"就地引爆"。就地引爆省事,似乎是个不错的决定。但前来处置的王厚鑫却投了否决票:就地引爆,附近的三栋房子必然成为危房。他坚持挖掘转移后销毁,指导着两个徒弟,将弹体周边的泥土一点点剥离,最后放在运输车里亲自开车转移到安全位置引爆。
当晚6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悬在村民心中两天一夜的炸弹终于成功引爆了。
姜文俊说,有很多次排爆任务,其实可以选择更加安全的拆除或者引爆方法,但是为了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师傅会选择更危险的处置方法。就比如说2013年申达山庄发现一枚战争遗留125KG航弹,该弹首尾引信保存完好,操作稍有不当就能引起爆炸,考虑到在现场引爆必然会给周边房屋造成致命影响,师傅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将航弹转移。
每次在人民生命财产与个人生死安危的抉择面前,王厚鑫都是用生命保护生命,彰显了一名新时代党员民警义不容辞、为民担当的赤子情怀。
零误差零失手,述说精益求精"匠心"
"爆破""排爆",一个是让它爆炸,一个是不让它爆炸,两者截然相反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接到调令的那天起,王厚鑫就知道自己要与"炸弹"缘定终身。从一个营级干部到一个普通民警,王厚鑫没有怨言,在新的领域埋头干了起来,一干又是16年。
王厚鑫说,在排爆手的世界里,机会永远只有一次,每一次都要竭尽所能做到100%的确定。他以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一次次排除险情。100%的成功率背后,是100%的努力。
他眼观六路:凡是与排爆有关的资料、案例他都一一剪辑保存。他耳听八方:听说什么地方处置了爆炸物,都会千方百计联系了解详情。"我不仅看成功的案例,也看失败的案例,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知识匮乏。如今排爆难度加大,咱的技能也得跟上啊!"这是学习带给王厚鑫最深的感悟,这些年他整理的学习笔记和排爆记录就有13万多字。
"制造炸弹的人不一定具备高智商,但每个人思维不同,出牌方式也就不同,绝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去破解。"王厚鑫介绍,以前在部队里接触的炸弹都是正规的,有统一的规格和型号,但现在碰到的炸弹五花八门,凭各式各样的包装外表,根本没法判断"内脏"的构成,"每一个可疑爆炸物,都是一个未知数"。
只有技高一筹,方能决战决胜。2013年6月,他带着问题返回母校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进行研究攻关,所撰写的《浅谈危爆物品安全管理》在省公安厅网站及《安检与排爆》杂志上发表。同年11月,他又到江西广丰烟花爆竹生产基地学习,对烟花爆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自身能力强一分,安全保障就多一点。杭州特警"排爆论坛"是全国唯一专业论坛,王厚鑫是这个论坛的副版主。他经常在这里与同行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我一度认为,战争年代遗留在地下、河道里的炮(炸)弹,在那么猛烈的撞击下没有爆炸,现在也不会爆炸了。"正因为论坛中的交流,让他扭转错误认识不断提高业务素养。
如今,只要看到土制炸弹,他就能说出类型、结构、性能以及排除方法,涉爆现场指挥得心应手。
"他的刻苦学习与勤奋实践,使他不但具备了过硬的排爆技术、缜密的思维,而且也具有了排爆手冷静的头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警支队政委樊金勇说,在王厚鑫身上,可以看到一颗近乎执着的匠心。
现在,金华市公安局已成立"王厚鑫工作室",王厚鑫通过传、帮、带,成功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为打造全市公安安检排爆队伍付出了大量心血。王厚鑫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排爆手,让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