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胜--勇于奉献 敢于创业 全身投入经济建设的大潮

  安武胜,原籍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古新庄人,1978年3月参军入伍,系北京军区38集团军装甲师司令部助理工程师。在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里,因业务精,政绩突出,19次立功受奖。1998年,已经是技术副团职、中校军衔,面对进退走留,他选择了干部复员自主择业。回原籍后,勇于奉献和创业,现任永济胜强模具厂总经理,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作为运城市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代表,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发挥专长优势,做好战友思想工作

  退伍后,凭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精通和酷爱,以及作为军人特有的眼光,用所有转业金购置了30余台电脑,在永济市率先开设了"电脑网络服务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窗口,由此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0年12月,被选为永济市城镇退伍军人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每年度退伍兵党小组的划分,待安置分配期间的思想和组织管理等工作。积极主动配合书记,不计任何报酬,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党支部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党支部"。

  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战友拓宽就业渠道

  在做好退伍军人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完成再就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形势的变化给退伍军人安置带来的困难。为使退伍军人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并在较段的时间内提高能力素质,在民政局、人武部领导及市安置办的支持下,将自己的网络服务部更名为"永济市复转军人电脑培训中心",并亲自任教,对退伍军人进行计算机培训,以此帮助他们提高个人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为最大限度满足复退军人的求知愿望,根据每年度退伍士兵情况,依照不同文化层次,因人施教,科学组织,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和优惠政策,采取集中培训,每期轮班40人,教材免费,培训费用减半,当期不合格者免费复训等方法,吸引了众多复退军人前来学习。培训中心先后组织了十六期集训,受训人员五百余人次,以前从未接触或对计算机一知半解的人,也在我的精心辅导下也成了技术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手。有了一技之长,不少退伍兵找到了满意的单位或在单位找到了满意的岗位,有4人开办了打印服务部。转业士官戈社教利用所学知识,找到了调产致富的信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向模具行业进军,开创新天地

  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明确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此,他及时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经过对当地工业产业链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2005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注册成立"永济胜强模具厂"。几年来,企业由小变大,设备由简易到数控配套,企业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发展道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当初,军人出身,与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没有任何联系,但看准了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广招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多个工种的人才,自己也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到本市和外地各个相关企业取经学习----学技术、学管理、学经营。

  发挥军人的特质,把诚实、果敢、雷厉风行与现代企业的诚信、技术、市场运作有机结合,使企业在较短时间里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模具厂成立初期只有租用的很小的三间民房,绝大部分加工程序都需要其它厂家协助完成,常常是骑车带着原材料无数次奔波在多个厂家。2006年初,筹资60万元,在西厢南路租地6.5万平方米,新进各种设备6台,并配备了模具加工的其它设施。如今,有员工21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6人,年加工模具50-80余套。

  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新领域中当行家里手

  为适应加工需要,去年购进了一台数控电火花机床,精度高,操作难度大,为掌握数控车床技术,在没有熟练工人的情况下,我专门到北京生产厂家学习了一个月,还经常到永济电机厂请教有经验的师傅,半年的时间,每天都在车间或办公室学习到深夜。凭着这种军人"敢打硬仗"的精神,最终熟悉和掌握了数控机床的编程、装加、故障排除等技能,自己也没想到:一个出身于军营的人,能如此快、如此熟练地掌握数控技术,并成为一名操作数控车床的高手。多年的努力和拼搏,企业由小变大,年产值达50余万元,上交利税5万余元,为永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