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他把家安在“只有飞鸟才能到达的地方”
察隅县
自古被形容为
“只有飞鸟才能到达的地方”
这里毗邻缅印
是中国最偏远的边境县之一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晨曦中
察隅县布宗村的七旬老兵达杰
携子孙在门前
庄重地升起五星红旗
这面红旗
不仅是祖国的象征
更是寄托着他们家族坚守边疆的信仰
01 边防线上的“活地图”
20世纪70年代
年轻的达杰踏上了军旅生涯
成为西藏昌都军分区
某边防连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1978年退役后
他选择把家安在连队驻扎的布宗村
并主动申请加入驻地民兵排
以退役军人的身份
继续坚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50年来,他作为民兵向导
共协助部队参与边防巡逻200余次
走遍了边防部队所有的巡逻点位
对边防线上的每个土坑、每条沟渠
甚至每块石头都记在心间
成为了边防线上的一张“活地图”
在巡边的日子里
达杰老兵总是走在第一个
为部队官兵开路
02 戍边战士的“暖心人”
某年冬天
一位战友在巡边时
不慎跌入刺骨的冰河中
因背着几十斤巡逻物资无法自救
达杰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
湍急的水流打在他身上
在水中行走的每一步都异常困难
就在这时,一块尖石被暗流卷起
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脚上
划出一条5厘米长的伤口
旁边的水渐渐被染红
达杰忍着伤痛
一手拉着绳索
一手抱着落水的战友
众人合力才将两人拉上了岸
平日里
每当遇到部队的大巡逻
时间长、路程远
已年过七旬的达杰老人
总是早早来到连队
给官兵们准备好热腾腾的酥油茶
边防连也与老人
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
定期为老人送医送药
随时关心老人家里的生活状况
农忙时也会帮老人种地、收青稞
在节日期间
也总能看到官兵来看望慰问的身影
03 代代相传的“红色接力棒”
岁月如梭
达杰老人已步入古稀之年
因长期负重爬坡上坎、翻山越岭
他的腰肌劳损、半月板磨损都很严重
无法再执行巡边任务
但他深知守土固边的使命不可辜负
于是将这份责任
传承给了大儿子洛桑次成
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
洛桑次成16岁时
就开始跟着父亲一起巡逻
2006年,他放弃了拉萨优越的生活
回村当了一名村官,后又加入民兵排
他常听父亲说
“有国才有家
如果边境线守不好
小家也不会安宁守
边护家是我们的本分。”
“祖国”一词深深的刻进了洛桑次成的心
多年来他代替父亲
协助部队官兵开展边境一线巡逻
不幸的是
今年1月洛桑次成因病去世
但这份传承仍在继续
达杰老兵的小儿子洛桑阿加
主动向连队申请
接替哥哥参加巡边
达杰老人说
“我会将守边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守护好边境,建设好家园。”
他是布宗村的一名老兵护边员
也是祖国边境线上的人民群众
强边固边、爱党爱国的缩影
出品单位: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协拍单位:西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林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察隅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视频统筹:杨轩
视频包装:谢嘉、陈秋月(实习)
海报制作:张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