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武廊”:联出发展新合力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是京津冀退役军人工作领域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这里拥有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的无限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通武廊”地区开展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实践探索。作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唯一一个跨省份的先行试点区域,3年来,“通武廊”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围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矛盾化解等工作,加强协同合作,创新制度机制,合力推动退役军人工作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通武廊”三地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已从规划蓝图一步步铺展为现实画卷。
谋长远:机制协同聚合力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通武廊”三地退役军人工作的协同合作日益密切。
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北京市通州区权力清单》,将涉及退役军人的2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助力退役军人实现区级事项“全程网办”。武清、廊坊两地依托北京政务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帮助近300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
廊坊“一网通学”平台,为三地退役军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便捷;武清退役军人涉法难题,在三地互通协同中得到有效解决;退役军人专场就业招聘会,三地退役军人共享就业岗位和培训资源……三地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生机勃勃。
近日,记者在走访“通武廊”三地时找到了退役军人区域协同发展的“奥秘”。在河北廊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石宝智介绍,今年由廊坊市担任“通武廊”三地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区域建设“轮值主席”,这一“轮值主席”制度已经运行三年,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效,得益于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政策制度共商、规划引领共融、平台资源共享等八项合作内容的落实。三地经过近10次交流互通,形成了密切协同、齐抓共管、稳步推进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筑牢发展根基,谋划长远协作。2021年4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围绕退役军人培训就业、服务保障、矛盾化解等工作,商定先行试点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模式、合作机制、主要任务,签署《京津冀退役军人事务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编制《京津冀“通武廊”地区退役军人工作协同发展先行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形成推进“通武廊”区域建设举措25条和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支持“通武廊”先行试点区域建设举措22条,全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机制措施有了,如何协同?怎样破局?“通武廊”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领导一致认为,只有坚定不移深化合作交流、破除区域障碍、立足长远规划、聚集优质资源、强化服务保障,才能更好发挥区域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此,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互融合”等形式,建立三地互学互鉴机制,选树三地退役军人先进典型,有计划地开展退役军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组织三地创业经验分享座谈会;建立三地互帮互助机制,开展异地就医合作,提供跨区域咨询服务;建立三地共享互通机制,搭建人才储备库、企业资源库、导师资源库,实现三地就业资源互通共享。
在通州区搭建光荣院合作平台,共享护理员培训教程,互认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以三地场所共享、活动共办、信息共通、学习共融、英模共宣、品牌共建的“六共”模式,深入推进军休机构协同发展;建立人员信息共享机制,提供跨区域法律、医疗咨询服务;建立关爱帮扶协同机制,协调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为困难退役军人提供帮扶援助。
通过三年“磨合”,“通武廊”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已经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京津冀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通武廊”退役军人工作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引领工作成效显著。
聚资源:就业创业路更宽
穿过北京通州中央广场,易丰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建的小小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就坐落于运河商务核心的绿地大厦。从这里向窗外望去,矗立在中央商务区的“中国尊”近在咫尺。“有时候创业者们忙累了,在这里向外望望,那股拼劲儿就都来了。”基地负责人赵亮说。
刘坤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选择在北京创业。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前所未有的压力向他袭来。正当刘坤一筹莫展之时,基地为他提供的基础性软服务如及时雨般降临,免租金、技术指导、对接资源、拎包办公等优待优惠措施,既为退役军人减少了创业成本,又盘活了退役军人的创业资源,使得刘坤的公司很快重回正轨。
“资源整合‘一张网’,让创业者‘少跑腿’。”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为退役军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社保、法律、投融资等方面的102项创业综合服务,涵盖退役军人创业全方位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便于退役军人创业者实现“家门口”办理。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陈晓丽介绍,目前,“通武廊”已联合构建起三地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联盟,像易丰收这样的创业孵化基地,三地共有6家。他们通过建立“入驻企业岗位资源库”,打造面向“通武廊”三地退役军人的就业岗位和人才互通通道,让三地退役军人享受同等质量的就业创业帮扶服务。
“多亏了武清青创中心主任杨文闯和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我的蔬菜还有15天左右就上市了!”在武清区下伍旗镇的田间地头,记者见到了退役军人杜志山。在他的蔬菜大棚里,满是水灵灵的绿色,青菜、萝卜长势喜人。杜志山告诉记者,地里上一茬种的是水果黄瓜,每天可以采摘近1500斤。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村集送”方式推销,水果黄瓜打入北京多家农贸市场,解决了销售难题。回想起当初的创业历程,杜志山感激地说,在武清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的帮助下,他不仅享受了免费服务,成功申请到30万元免息创业贷款,还在遇到黄瓜发黄、变弯等难题时,得到了北京农科院专家的指导。2023年8月21日,在“通武廊”三地举办的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座谈会上,杜志山作为创业代表发言。谈起那次座谈会,他满是感激和欣喜:“没想到,我在座谈会上结识了这么多优秀退役军人创业者,很庆幸能够参加这样的学习交流,这次座谈会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更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
为更好地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通武廊”三地不断拓宽就业创业资源共享渠道。一方面,创新就业协作模式。通过创业基地一站式的专业服务,为三地退役军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跨区域寻找场地,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共用;定期组织召开三地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洽谈会和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采取定向式、订单式、定岗式专场推介等方式,解决军创企业用工和退役军人就业等需求。另一方面,建立优质共享资源库。依托河北省退役军人培训就业网,打造“一网通学”平台,上传170多个课件,同时推动培训成果三地互认;依托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和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网站等平台,高效对接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实现就业资源三地共享;打破区域限制,以共享资源为依托,实现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异地结算一体化。
3年来,“通武廊”三地持续跟踪10余万名劳动年龄内退役军人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情况;推动52家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上百个培训项目和225名就业创业导师为退役军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40余场,培训退役军人1500余人次;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联合发布“通武廊”退役军人招聘信息72期,举办招聘会6场,350余个企业为三地退役军人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强保障:服务效能更高效
不论在廊坊,还是在通州,或是在武清,都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中有医生,有教师,有企业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役军人。在“通武廊”三地开展的红色宣讲、法律援助、医疗咨询活动中,总能看到退役军人的身影。
服务为民守初心,网上法援惠万家。廊坊市“老班长工作室”的宣讲员岳鹏是一名律师,他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专长,将印有公益法律服务内容的海报张贴至廊坊、武清、通州近5000个村(社区)村委会(居委会)及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向群众宣传“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他带领15名律师365天轮流值班,无偿为三地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先后受理三地涉法咨询1000多件,咨询者满意度达到100%。
协同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服务保障不打折扣。“通武廊”三地通过出台“服务清单、工作职责”统一标准,建立人员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供跨区域咨询服务,协同打造各具区域特色的退役军人服务品牌。
2023年9月8日,天津航医心血管病医院开展“关爱退役军人健康 助力‘通武廊’协同发展——天津航医北旺镇专场义诊”活动,医务人员携带仪器设备,驱车1小时来到廊坊市北旺镇李桑园村,为这里的退役军人开展专场义诊。医务人员为近百名退役军人测量血压、做颈动脉彩超和心电图,并为退役军人提供健康咨询。天津航医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龙飞告诉记者,作为武清区首批拥军优抚合作医院,医院依托“通武廊”现有优抚医院资源,与廊坊、通州多家医院建立了拥军优抚合作医院战略联盟,为退役军人提供优惠优待统一标准,在异地就医、转诊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服务。
“通武廊”三地服务保障协同发展,体现在协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廊坊市组建了“老兵红色宣讲团”,邀请陈辉来、柳宝平等退役军人在三地进行红色宣讲;通州区军休所开设“大思政课”,邀请吕冀蜀、姜树和等军休干部在三地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武清区打造“退役军人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三地退役军人开展学习教育提供平台……三地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融互学互鉴。多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弘扬英烈精神工作常态化,同时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场所,多点位、全覆盖打造“红色微阵地”,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的浓厚氛围。
“通武廊”三地服务保障协同发展,还体现在协作开展优待服务工作上。“通武廊”三地共同推动在法律服务、文化旅游、社会化拥军等方面优待目录清单资源共享,开展异地就医合作。三地推进光荣院共建共享,强化疗养政策制度协同,加强军休干部、优抚对象异地疗养合作,通过专题研讨、沟通联动,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共用、共同发展的服务保障新模式。202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三地还在通州开展“‘通武廊’军休干部门球邀请赛”和“‘通武廊’军休干部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增强了三地军休干部之间的感情互动和交流沟通。
如今,“通武廊”三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三地已实现“退役军人之家”、红色资源、医养服务等资源共享,由1000多家爱国拥军企业为三地退役军人提供医疗、家政、交通、住宿等优惠优待服务,崇军拥军氛围更加浓厚、优抚褒扬工作更加高效、互学互鉴交流更加有序,服务保障协调发展再登新阶。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见习记者 朱俊山 实习记者 李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