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就业创业更有底气

  6月15日,张家界市2022年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召开,教育培训、乡村振兴、创业扶持……一项项政策传递到全市广大退役军人的心坎上,就业创业更有“底气”。

  正如张家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纲所言:“就业创业政策是否到位,关系着老兵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关系着他们能否在退役后再立新功。”近年来,该局通过创业培训、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和扶持政策的“三训一扶”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力度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让广大退役军人在人生“第二战场”再创辉煌。 

  “三训一扶”

  消除就业创业痛点

  地处张家界市偏远山区的安得鑫家庭农场,短短一年时间,企业年销售额就突破100万元,带动23名村民走上致富发展之路。农场创始人、退役军人覃业东说:“要不是当初市级3万元奖补资金和县级3万元帮扶资金的政策红利,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就没有今天的农场。”

  紧盯就业创业“痛点”,以扶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为突破口,张家界市先后出台《张家界市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办法》《张家界市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具体实施细则》,推出“普惠+优待”多种政策,打出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组合拳”。

  创业中有帮扶,创业之初有培训。“2021年1月,我特意报名参加适应性培训了解相关政策,收获很大,同年4月我参加了退役军人创业培训专班,学习了创业培训的专业知识,让我更有信心回乡创业。” 2020年退役后,桑植籍退役军人王永根毅然决定回乡创办少儿体能培训机构。

  同时,该市拓展技能培训工种,为退役军人提供多项免费技能培训机会,让退役军人在自我提升中增强就业本领;举办免费创业培训班,帮助退役军人掌握专业知识,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指导服务,助推退役军人回乡就业创业。2021年以来,张家界市组织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4次185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达524人,开展退役军人创业专班培训2期60人。

  “众人划桨”

  拓宽就业创业门路

  走进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随处可见身穿迷彩服的士官生,退役军人王海军正是他们的教官,他自去年开始从事定向培养士官学员军事训练的工作。“从部队回到家乡,还能来到校园为军人群体服务,我感到很熟悉很亲切。” 王海军说。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一条教官招聘信息,迅速打开了王海军回乡就业的“绿色通道”。如何真正打通退役军人的“回乡路”,为他们就业创业保驾护航?张家界市改变以往单一部门“手动推车”的传统思维,在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推动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整合汇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退役军人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为促进退役军人快速就业,张家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官方微信号设立就业招聘专栏,同时与市人社局密切合作,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

  他们还成立了就业创业导师团,在张家界众创空间设置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专区,在开发区阳湖坪标准厂房设置退役军人孵化中心,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场地,并优先享受园区内导师推荐、房租减免、住房优惠等扶持。目前,园区现有退役军人创办的中小企业8家,带动退役军人就业63人。

  典型引领

  培育强村富民先锋

  白天当公仆,晚上成网红。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红岩村党支部书记朱成东刚刚忙完一整天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吃晚饭,便联系直播团队,在村部摆放好设备,开始了直播带货。

  近几年,张家界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兵支书”,打造强村富民的典型示范。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湖南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龙尾巴社区,位于武陵源核心景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邓青松就是一名接受过培训的“兵支书”。2019年,他报名学习市场营销,后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整合现有房屋、田土、山林等资源,在保证居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通过公司化运作,让居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发展乡村旅游托起当地百姓的“金饭碗”,2021年村集体为老百姓分红8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

  目前,张家界市有376名 “兵支书”。像朱成东、邓青松一样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出身军旅的“兵支书”,已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基层治理“领头雁”。

  (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记者 郭佳蓓 通讯员 肖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