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的军嫂直播忙
今年3月至今,浙江宁波“85后”军嫂李玲玲已经在直播的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既能陪伴孩子成长,又能重新融入社会,她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不仅是我,身边一起直播的嫂子也像换了个人,开心多了。”李玲玲说,这一切得益于宁波市探索实践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的新模式。
今年以来,浙江针对驻浙部队多在边远海岛,随军家属就业面临时间和空间结构性错位难题,探索推出“互联网+灵活劳务”新模式,已有700多位随军家属通过远程承揽劳务,实现灵活就业。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启用随军家属技能培训与实践中心5个,服务驻浙部队师旅团级单位10多个,推动96%以上有就业意向的随军家属实现灵活就业,月均收入1万余元,受到驻浙部队官兵和随军家属的广泛欢迎。
直播让军嫂们收获自信
李玲玲是在孩子1岁左右决定辞职回家的。丈夫在部队,无法陪伴孩子,她更加希望在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自己能给予其高质量的陪伴。
在家的3年里,李玲玲一直关注驻地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互联网+灵活劳务”项目,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
直到今年初,“直播带岗”岗位的推出,工作时间集中在每天孩子上学后到放学前,她动心了。
经过培训,李玲玲成为宁波第一批“直播带岗”的军嫂。从刚开始每天直播一小时的磕磕绊绊,到如今每天直播三个小时都轻而易举,李玲玲收获的不只是收入,还有重新融入社会的自信。
“90后”军嫂梁蔚蔚也有同感。“直播”已有半年的她坦言,现在的收入是原来的三倍,基本能应付家里的开销。
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工作,是服务部队、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具体体现,对维护部队广大官兵切身利益,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军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随军家属就业难题,浙江多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引入人力资源公司开发图像标注、网络会计、远程办理等工作时间和场地不受限的灵活岗位15类,已帮助306名随军家属找到工作,有效拓宽其就业渠道。
军嫂直播的由来
早在2019年,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联合驻甬部队和当地人力资源公司推出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项目,开发工作时间和场地不受限的灵活岗位15类,实现随军家属远程承揽劳务。
项目一推出就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响应,并开始向舟山、金华和上海、福建辐射,2020年又在东部战区海军进行复制推广。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末,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50多位分布在10余个省份的驻甬部队随军家属实现“云复工”。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项目在后续推进中遭遇了不少困难。“线下培训没办法如期举行;孩子在家上网课,妈妈要照顾,没法抽出时间工作;就连看起来工作地点、时间自由的直播带货,也遭遇‘物流难’,没法按时发货……”
针对现状,当地人力资源公司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目光瞄准了兴起时间不算长的“直播带岗”。与此同时,为充分利用疫情带来的“空窗期”,加强对随军家属的培训,精心设计的在线课程也陆续上线,累计培训军嫂560余名,其中31名参与“直播带岗”,远程承揽劳务。
军嫂成了“香饽饽”
起初,军嫂们对直播带货有的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有的对自己长期远离社会不够自信,还有的感觉能力不够,等等。
在经过一系列远程培训后,人力资源公司感受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些干得好的军嫂已经成为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项目的“香饽饽”,她们还会自发向身边有就业需求的军嫂推荐加入项目。
“通过军嫂们态度的转变,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推进的这一举措是可持续的、有效的,既解决了军嫂时间碎片化的难题,又能让军嫂重新融入社会,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自信,同时让在部队的军人更加安心工作了。”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水良说。
谈到未来的打算,陈水良介绍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里的官兵是一个流动的群体,每年都有新的军嫂加入进来,我们就是想借助数字化的大潮,通过这种远程培训方式,让在家的军嫂安心就业创业,在部队的军人放心备战打仗。
为了让军嫂“直播”更有奔头,杭州、舟山和金华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纷纷借鉴经验,与当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抓紧开发网上“直播”培训标准课程和模板,让随军家属在家就能接受培训并进行模拟训练,提升“直播”能力。
同时,持续关注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大挖掘可预期项目资源力度,通过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随军家属提供更多“互联网+灵活劳务”岗位,切实推进随军家属就业创业。
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人介绍,“‘互联网+灵活劳务’的最终目标是用市场内生动力来破解随军家属的就业难题,实现从临时性劳务承揽,到较稳定的劳务承揽,再到稳定、体面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70余场次,参与人数4400余人次。”
(文/石承承 任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