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有所盼 我们有所为”
2024年5月,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启动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征集活动,185.5万名退役军人参与,反馈期盼事项116.8万条。经过全面梳理、细致筛选,涵盖优抚、就业、帮扶等领域的“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最终确定,并作为集中办理事项向社会公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日,记者深入成都、眉山、绵阳等地走访,实地了解四川各地如何因地制宜推出落地落实举措,以行动切实回应老兵所盼。
优待项目 “应享尽享”
作为“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集中办理事项清单中的首项,“逐步实现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省内部分医院就医就诊优待优惠”承载了老兵的殷切期盼,也成为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倾注精力的关键工作。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记者看到这样的一幕:
“你好,我想挂一个普通门诊号,这是我的退役军人身份识别码。”退役军人杜亚兵从窗口接过挂号单,只见单子上有退役军人专属标识,他可以免付挂号费。不仅如此,系统还自动为其优先排号,让他能快速进入诊疗环节。待诊疗完毕,杜亚兵查看检查单时发现,原价592.8元的检查项目,在享受相关优惠后,支付时自动减免了118.56元。
自2021年5月起,来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就诊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可享受在挂号、检查、治疗、住院等各个环节的优先就医,以及门诊检查八折、健康体检八五折的优惠优待。截至目前,医院共提供优先优惠服务8680余人次,减免各类费用17万余元。
“这还远远不够。”医院院长胡章勇直言,老兵对于实现就医就诊优待优惠的强烈期盼,鞭策着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经过深入研究论证,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决定升级原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局等单位,经由数据接口与退役军人建档立卡系统数据完成对接,实现身份自动核验;开发码上就医、业务办理、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从挂号、诊疗到结算的全流程信息化。历经大半年的技术攻坚,2024年11月29日,医疗优惠优待信息化管理系统终于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正向反馈不断增加,多家医院在确保老兵就医优待落实的基础上,加入升级医院信息系统的行列。医疗智能化服务场景得到拓展,就医服务更加便捷、更显尊崇,相关工作正不断推进、扩面。
“各位乘客,欢迎搭乘T51路‘尊军崇军示范线’主题公交。”伴随着退役军人驾驶员李刚的温馨提示,一辆饰有双拥标语的公交车驶出眉山东站公交车站,沿着贯穿城市南北的双拥主轴线缓缓前行。
眉山实现城区118条公交线路面向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三属”免费,这正对应了“10件事”办理清单中老兵对于公交优待的期盼。
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实行公交免费并非易事。2022年,眉山市展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退役军人的优待权益,成为公司总经理、退役军人辜勇面临的重要课题。
转机源自多方共同努力。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工作专班,联合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实地走访、勘察论证,最终,公交优待事项被纳入《2023年眉山市2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得以顺利推行。
选定最长公交线路作为“尊军崇军示范线”,退役军人亮证即可免费乘车……更多贴近老兵需求举措的落实,让“打造幸福公交”的使命更加具象,也使公交公司退役军人职工的军旅情怀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延续。
“扩大优待面,不断做加法。”在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崇贵看来,老兵期盼的,就是自己该干的,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在退役军人优待保障之路上孜孜以求、探索不止。
稳定就业 “精准直达”
“又是一年毕业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就业需求旺盛。建议组织开展更多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场招聘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发挥特长的就业岗位。”收到“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征集短信后,退役军人严峰在线上献计献策,既是为曾经求职的自己发声,也是替身边正在找工作的战友表达心声。
2022年8月,严峰被四川天府新区录用为国防教育辅导员。先考取教师资格证、再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是他自己的规划,只是没想到,天府新区“退役军人师资三年培养计划”让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顺利完成职业转型。
“‘退役军人师资三年培养计划’为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退役军人铺设了清晰的成长路径:三年内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可优先推荐进入天府新区学校;如未通过,则到期解约。”严峰说,培训方案按“入格—入围—入教”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不仅给予他充足的时间磨砺自己,也成为衡量他成长的精准标尺。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后,严峰被天府新区实验小学录用。
在天府新区,像严峰一样通过“退役军人师资三年培养计划”由国防教育辅导员转为“兵教师”的共有6人。天府新区先行先试,把改革创新思维融入“兵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成功探索出一套学校立德树人与退役军人军事人力资源转化相互促进、协同并进的新模式。
“天府新区的每一所中学,都至少拥有1名‘兵教师’;从天府新区走出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打出一套军体拳。”天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新区已招募“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74人,12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退役军人入校任教有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天府新区范式。
作为四川省“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之一,“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及军属招聘活动”无疑是各地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的着力点。如果说先行先试的开创性举措是天府新区提供的解法,那么绵阳则聚焦“细”和“准”,将用好城市优势作为重要落笔处。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的“科技范”早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成为推动当地退役军人就业的重要力量。
登录绵阳市科技城人才网,找到“退役军人专区”,学习政策解读,查看招聘信息,选择心仪岗位后提交简历——2024年12月18日,科技城人才网“退役军人专区”一推出,张景胜便迫不及待地上线尝试。此番体验远超预期:岗位多来自绵阳极具实力的科技型企业,与他内心期盼的职业方向高度契合。
当天下午,张景胜参加退役军人就业促进“企业行”活动,实地参访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在那里沉浸式领略行业前沿成果的同时,他也获得了了解市场需求的机会。“找工作变得更便捷了。”张景胜感慨道,当期盼不再是空想,他的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绵阳依据科技城的产业优势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企业研发需求与科技型退役军人技术能力相衔接的新路径,精准引导退役军人流向与之匹配的岗位。
创业逐梦 “快人一步”
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面对前来走访的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四川臻润尉来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军人高建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直抒胸臆:“我最期盼的是加大对退役军人在返乡创业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力度,在粮食生产方面给予更多关心支持,吸引更多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战场。”
2012年,高建刚在北京的一场座谈会上初闻利用微生物技术转化生物有机肥的概念,深受启发。回到眉山后,他决心投身这一领域,于是带领5名退役军人一头扎进“微生物高效降解”课题攻关中,成功获得2项发明专利,为农业废弃物处理行业树立了创新标杆。
“乡村之美不在一隅,而在整体。”秉持这一理念,高建刚凝聚起老兵的磅礴力量。曾服役于20集团军58旅杨根思连并担任一排排长的他,耳边始终有着“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不绝回响——“2058军创园”由此得名,并激励着战友们挥洒汗水、再建新功。
眉山是“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一战略的首提地,高建刚多年来的前瞻务实之举与当地助力退役军人建功“天府粮仓”的战略部署精准契合。2024年10月18日,眉山退役军人“天府粮仓”联合会应运而生,高建刚当选联合会会长,此前的期盼有了全新的载体。
55 家军创企业的加入为联合会注入活力,借助这一平台,企业得以汲取前沿种植经验,获得个性化融资支持,紧跟新时代农业发展步伐。如今,眉山1500 余名退役军人种粮3万余亩,年产粮1900万公斤,军地共建22片拥军田,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力量。
退役军人创业逐梦的氛围“热”起来了,这是高建刚的明显感受。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戎品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诚。
“凡承诺提供30%岗位给退役军人、军属,以及将每笔交易的0.2%捐赠给成都市拥军事业发展基金的军创企业、拥军企业,即符合入库条件。”据赵诚介绍,这是一种以创业促就业的新尝试。
独树一帜的运营模式,搭建起多方共赢的循环链条:借助数字供应链,军创企业、拥军企业的“产、供、销”链路被打通;就业创业基地为退役军人提供大量适配岗位,实现精准就业帮扶;退役军人以捐赠公益基金的形式反哺企业。
赵诚表示,“戎品集”对创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和不断探索,是为了真正让每一个创新主体都能在这里心无旁骛地发展壮大,让每一位老兵创新创业的期盼都能得到回应。
在政府推动、社会多方参与、市场引领的协同发力下,“戎品集”一路高歌猛进,发展成果斐然。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67家军创企业、拥军企业入库,汇聚1200余个SKU商品,产品资源库颇具规模,翻开了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共品牌的崭新一页。
法律难题 “迎刃而解”
“叮铃铃……” 2024年8月13日,绵阳市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站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宁静。正在值班的“老兵律师”费晓华迅速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
原来,退役军人陈明前些天参加了一个非正规机构举办的医药讲座,身患多种慢性病的他未及多想,当场便付款 1.8万元订购了特效药。等了一个月,收到的却是各大药店均有售的某款保健品。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后,陈明试图联系商家要求退货,可商家收到退货后态度强硬,拒不退款。
“购药款没有直接转账到商家韩某的个人账户,导致证据链不完整。”法律服务站的会议室里,“老兵律师”们围坐在桌前,共同研究案情,制定维权策略。
4个月后,案件迎来了开庭审理的关键时刻。经判决,韩某实施欺诈的行为证据确凿,法院支持陈明关于商家韩某退还1.8万元购药款并支付5.4万元赔偿金的全部诉求。
“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律师以捍卫法律为责任,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正义。”9名“老兵律师”活跃在绵阳法律援助一线,用专业与热忱,为退役军人撑起正义蓝天。
与老兵的期盼“同频”,方能“同心而行”。绵阳开辟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不断拓宽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丰富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截至目前,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26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30起,受理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56件次。
2025年1月3日,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成果发布。与2023年同期相比,全省新增1128家提供医疗优待服务的医院,增幅249%;110个县(市、区)实现城市公交免费乘坐,增幅61.7%;帮扶3.8万人次,增幅58.3%……当每一份期盼都被用心对待、竭力解决,10条集中办理事项也就从清单里的待办事宜,变成了老兵的幸福笑脸。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进发。2025年四川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即将拉开帷幕。着眼退役军人所需所盼,在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四川仍在不懈努力。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李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