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金动态增长,这事不简单

104104747.jpg

  全军有名的步战车车长坐在我对面。一位从军15年的老班长。

  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退伍后准备做啥,会要政府安排工作吗?

  不。

  士官转业很难有啥好工作。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辈子,我不要这种生活。

  已经经历多轮采访的他,罕见地露出激动的神情。

  很多退役军人都会有类似的想法,特别是在2018年之后。

  去年恰逢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改革后多省份党政机构总数少于60个,压减了规模结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机构和相关编制都在不同层次上有所精简。

  干部安置都压力山大,何况数量更庞大的退役士兵。

  功勋满身的老班长如果选择安置,能进街道当个办事员就不错了。而叱咤沙场的他又如何接受大概率跟自己理想不适配的工作呢?!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采访结束的时候,老班长伸出手指做出“六”的手势,告诉我如果2019年复员能拿到60万左右的退伍费,而在他沿海地区的家乡,房价已达1.5-2万一平米。

  钱真的还是个问题。

  壹

  这是一个多月前的采访。昨天,媒体发布的首次全国退役军人事务厅(局)长会议的新闻,传来众多利好消息。

  其中一条“建立优抚标准动态增长机制”中写着:研究建立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等动态增长机制,使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看到这一段,突然又想起老班长“六”的手势。

  退役金当然该涨。军人作为“国防安全”这一特殊公共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其付出的成本远高于收获的薪水等酬劳。

  退役军人的经济补偿直接关系到军人的“二次就业”、社会保障和家庭生活水平等,牵动军心士气,关系退役军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关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这些都无需赘言。

  但“退役金动态增长机制”远不止“涨钱”这么简单,它预示着退役军人安置将进一步迈向“市场化”。

  贰

  我国退役军人经济补偿自建军以来就有,但是军人退役大都以岗位补偿为主,经济补偿为辅。

  这套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退役安置制度,从90年代末开始逐渐进行市场化改革。剑客君以士兵自主就业制度为例讲一讲。

  201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条例规定:国家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兵退出现役的,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退役时可以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方式安置,对于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由国家发给一次性退役金,地方视情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助。

  这项自主就业经济补偿制度沿用至今,细则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已渐渐显露出来。

  比如国家一次性退役金标准过低。2011年,我国退役士兵一次性退役金基本标准为每年4500元,而当年我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424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比如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不科学。地方的参照标准较为混乱,有的省市以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为参照,有的省市以当地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参照,有的省市则以当地人均消费性支出为参照。各地补助金额差距很大,省市地区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10倍多

  所以说,退役金设置要讲科学。

  叁

  不仅要涨,还要动态增长。这表明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在探索优抚标准增长的科学“算法”。

  用何种参照标准,用何种公式计算,最后得出的结果可能千差万别。2011年,有高校教授计算出的士兵退役金基本标准是每年7000元,与当时国家规定的4500元相比,相差颇大。

  有学者指出,退役金增长机制要包括“五个适应”:

  一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是与物价指数变动相适应;

  三是与国家公务人员社会保障实际情况相适应;

  四是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五是与退役军人消费结构需求变化趋势相适应

  肆

  退役金要适应时代,退役军人也要适应时代。

  必须看清一个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最终要受市场调节,自谋职业将成为退役军人安置的主渠道。

  政府将不再包揽退役军人的职务和工作安排,转而为他们提供较为优厚的物质待遇和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加强退役后的职业培训与中介服务,使其按照新的用人机制走向人才市场。

  这一天不会立即到来,但它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