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用好用活社会化服务 托起军休干部“四有”幸福生活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军休服务工作坚持“开门办所”,形成了以国家保障为主体、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服务管理机构为载体,以“两个待遇”落实为中心、“六个老有”要求为目标的保障体系,聚焦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主动链接社会资源,多措并举托起军休干部“四有”幸福生活。

实施适老化改造,让军休干部住有宜居。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模式,着力推进军休小区宜居建设。推进9处符合条件的军休小区纳入青岛市城市改造范围,同步推进住房改建及“适老化、物业化、社会化”配套服务升级,从房屋外立面修缮到公共空间无障碍改造,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协调对接社会组织、养老产业平台,对具备条件的军休小区加装电梯和健康养老辅助设施,目前各军休服务站点已完成52部电梯投入使用,配套完善健身步道、无障碍坡道等设施,切实解决“悬空老人”出行难题。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物业自治”管理新模式,在多个小区引入门岗保安、卫生保洁等物业服务,通过党员带头、居民共治,打造安全整洁、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老旧小区改造样板。

创新构建养老体系,让军休干部老有颐养。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整合优质养老资源。依托“养老地图”和“助老食堂”为军休干部提供普惠性服务,引进签约3个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助浴等10余项服务延伸至家庭,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用心筛选服务质量好、社会信誉高的家政企业,与青岛市圣德、福彩等多家专业养老机构建立合作,为自愿接受家政服务的军休干部提供专业生活照料、保洁等日常居家服务,用专业服务变“居家养老”为“幸福享老”。创新开展“荣军敬老”爱心大集,联合青岛日报、市园艺市集等机构单位整合蔬果供应、医疗检测等资源,在军休干部聚居区定期举办便民服务活动,累计服务超7万人次,切实满足健康生活需求。

深度整合康养资源,让军休干部康有专护。打造“荣军康养专区+基地+驿站”三位一体服务网络,满足军休干部对便捷医疗、居家康养及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建立军休场所康养服务专区。链接市“荣军康养”工程优质资源,在各服务站点设立13处“荣军康养驿站”,配备远程问诊设备,制定公益服务清单,探索“互联网问诊+送药”模式,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数字化”深度康养服务。建立军休干部优抚康养基地。加强与优抚医院合作,建立完善军休干部健康数据库,开展定期体检与健康评估,创新医养人才联动培养机制。建立军休干部康养服务站。加强与“荣军康养”单位深度合作,在省慢性病医院设立首个军休干部健康服务驿站,深化与医养集团等合作,提供理疗康复、上门体检、居家照护等全链条服务,打造社会化康养服务站,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

多元丰富文化供给,让军休干部乐有雅趣。以创建“五彩军休”文化品牌为抓手,以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为纽带,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让军休干部共享发展成果。通过自建、合建、共享等不同模式,整合社区、部队、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资源,拓展军休干部学习活动场所80余处,实现了“15分钟活动圈”就近全覆盖。丰富文化活动形式,精准对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市南区老年体协等单位,以联办联动形式,打造敬老游园会、门球联赛、手工课堂等特色品牌活动。年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00余场次,参与超1万人次。成立10支“荣军银领”志愿服务队,200余名有意愿、有特长的军休干部常态化参与红色宣讲、国防教育、医疗义诊、矛盾调解、文化传播等多元服务,年均开展志愿服务100余场次,线上线下服务覆盖群众超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