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静兰军休所为军休干部提供零距离服务

  近日,广西柳州天气炎热,柳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静兰休养所(以下简称柳州市静兰军休所)内,四棵大树下有体育设施、休闲座椅。不少军休干部及家属围坐在一起乘凉、话家常,时不时还传来阵阵笑声。这里,是军休所内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以前可不是这样子哦,现在均是按照我们军休干部的意见进行改造的。”今年86岁的军休干部徐龙章居住在军休所内已有30多年。他指着树下的小石凳说,原本树下什么都没有,去年这里增设健身器材、休闲椅子,大家锻炼累了随时休息。

  柳州市静兰军休所是一个建成有30多年的军休所,老龄化情况比较突出。针对这一实际,2022年以来,柳州市静兰军休所按照《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服务规范》,以标准化建设为落脚点,为军休干部提供零距离服务,打通服务军休干部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过程中有80%的思路来自党员干部,有12处内容是退休党员原创。”柳州市静兰军休所所长刘华萍介绍,标准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通过“党旗+共商”“党旗+共建”“党旗+文化”等方式,调动党员服务对象自身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军休干部成为“设计师”“指导员”,按需定制。

  靶子确定后,破题时遇到了哪些难题?

  “众口难调。”柳州市静兰军休所副所长梁勇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到底怎么改、改哪里,都需要梳理、分析,党支部牵头抓总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

  协调“众口”,党支部挺身而出。柳州市静兰军休所用党建这根“红线”打破壁垒,把军休干部、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三位一体贯穿起来,改哪里,党员就出现在哪里,越来越多的力量聚集在党组织周围,推动项目落地。

  从平整道路、修建花坛、补漏墙面等硬件提升,到后来越来越注重品质改善和文化营造……军休所通过党建与军休工作深度融合,组织收集了军休干部及家属意见,很多军休干部成了改造“设计师”。

  他们绘制健身步道文化墙;顶着酷热,书写“静兰所亭廊草木蕴秀色,老干部琴棋书画展雄风”原创楹联;在门球场、无障碍卫生间和楼梯扶手改造、墙脚路面和防滑砖铺设现场;规范汽车及电动车停放,实现“还道于民”现场……都活跃着党员奋勇争先的身影。

  “很多军休干部不仅提意见,还利用此前在部队学习的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柳州市静兰军休所文锋说,一砖一瓦的建设,都是军休干部们看着建起来的,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每天都到场“盯”进度。

  柳州市静兰军休所标准化建设实现军休干部共同参与,改设计、提意见、催执行……按照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思路,既注重“面子”,也在意“里子”。该所还作为广西第二批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柳州军休模式”获全区军休机构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经验发言。

  据悉,柳州市军休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地后,成效显著。坚持倾听军休干部的呼声,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增加停车位、文化活动、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补齐配套服务短板等,这一系列举措,极大改善了军休干部的居住环境,文化氛围也愈发浓厚,令军休干部及家属大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