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6年前,这位小伙也曾正步走过天安门
9月3日上午9时45分,当空中护旗梯队携着五星红旗掠过天安门上空时,电视机前和同事一起观看阅兵仪式的马俊杰,仿佛能听到战机的隐隐轰鸣。
6年前,他曾亲身见证过这一幕——并非隔着屏幕,而是身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预备役部队方队中,作为队列里的一员,踢着正步走过长安街。
“能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是这辈子难得的机会!”
1994年出生的马俊杰,是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人。2019年3月,已从第73集团军某旅退役一年的他,接到镇人武部选拔预备役方队的通知。没有丝毫犹豫,他收拾行囊前往北京参加集训,“这是我当兵以来的梦想,无论如何都得去。”
当时25岁的他没有想到,仅仅7个月后,他就梦想成真,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队第六排面第四名,迈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他同样没有想到,在正式进入阅兵村之前,还要经历严格的体检和训练,从3000余名候选战士中层层选拔,最终仅约300人入列。
初到北京训练,干燥的气候先给马俊杰一个“下马威”。“我那时经常喉咙干疼,偶尔流鼻血,后来才知道是水土不服。”不久后,马俊杰因肺炎住院,但只要治疗有好转,他就主动加入早晚补训、加训,一门心思要尽快跟上队伍的节奏。
在阅兵训练营里,“精准”是唯一标准。战士们的胸口、下巴、帽檐都拉着线来校准姿态,正步步幅必须精确到75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只为实现“横看一条线,竖看一个人”的效果。
每天除了短暂用餐休息,战士们近乎15个小时都在踢正步、练劈枪、练45度转头中度过。盛夏的训练场让作训服反复浸透,7个月下来,马俊杰的体重从186斤降到150斤。成千上万次练习让他身上添了瘀青、脚底磨出水泡,但他从没想过放弃。
而96米、128步、1分06秒这三个数字也被战友们铭记于心。“天安门广场东西华表的距离是96米,徒步方队通过的规定时间是1分06秒,必须不多不少踢出正步128步,这也是我们的训练要求。”提及这些细节,马俊杰说得十分熟稔。
对于训练营而言,马俊杰是一名“新兵”。训练营里有来自三军仪仗队、武警国旗班的战友,还有多次参加阅兵的老兵,大家常常分享阅兵场景、互相鼓劲,这也让马俊杰更坚定了“一定要走到天安门”的决心。
最终马俊杰从层层筛选中突围进入阅兵村,当时全市仅15人入选最终受阅的预备役部队方队,他是闵行区唯一的代表。当他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时,家人说:“一定要给老部队、给家乡争光!”
2019年10月1日,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马俊杰和战友早早从阅兵村出发,来到长安街候场。这是马俊杰第一次来到天安门,他的位置就在天安门门下:“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和荣耀感。”
空中护旗梯队的轰鸣从头顶掠过,装甲方队的新型装备缓缓驶入视野……马俊杰和战友们踏着雄浑的军乐入场,他们如往常训练般专注。他回忆道,当时没感觉紧张,只觉得所有汗水都值了,青春没有遗憾了。
阅兵结束后,战友们回到阅兵村,聊得最多的是不舍:7个月的朝夕相处,从五湖四海聚到一起的他们,互相邀约着去家乡做客。表现突出的马俊杰还被阅兵指挥部评为“阅兵工作民兵预备役先进个人”。
如今,马俊杰已从一线工作者成长为国有企业骨干,入伍与受阅的经历成为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今年观看阅兵盛典时,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新型装备方队,仿佛又回到了6年前的长安街,“我们的装备更加先进,预备役部队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我坚信,这份属于我们的荣光,一定会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