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三代“兵支书”——把“军功章”镌刻在乡村大地上

盛夏时节,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的蟹苗池波光粼粼,黄池镇劳动村的大棚里绿意盎然,大陇镇麻村的直播间热闹非凡。3个不同的场景,串联起三代“兵支书”的身影。

勇闯蟹苗“无人区”

“部队的锤炼让我学会迎难而上。”这是年过八旬的刘文尚常说的话。20世纪90年代,七房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微薄。刘文尚带头走进泥泞滩涂,自掏腰包,将3万多元积蓄投入4亩田,尝试培育大眼蟹幼体,一举成功,成为蟹苗养殖“第一人”。后来,他将蟹苗培育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

这个当年的冒险之举,如今已经发展成七房村的支柱产业。当前,该村蟹苗培育面积达到2300亩,95%的村民从事蟹苗养殖,95%的农业收入来自蟹苗销售。“当年只是想着让乡亲们吃饱饭,现在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我觉得值了。”刘文尚说。

如今,七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华蟹苗第一村”。

冲在农业电商的“前沿阵地”

“农业是我们退役军人大有作为的舞台。”武骏站在黄池镇蔬菜大棚里,一手拿着手机与外地客商沟通订单,一手查看黄瓜长势。从武警部队退役后,武骏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机会,选择回乡创业。为将零散农户拧成一股绳,凝聚资源和力量,他创办了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有425户社员,社员横跨7个乡镇12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4000亩,社员户均增收1.6万元。

成为村里的负责人后,他又创办了“云上劳动”电商平台,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农产品年线上交易额超30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依托合作社和电商平台,直接带动12名退役军人就业,间接辐射4000余户农户增收。“我最大的满足就是看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武骏说。

打赢农产品出村“攻坚战”

“3、2、1,上链接!”在麻村的直播间里,“90后兵支书姚其飞对着镜头吆喝,一筐新鲜菱角举到屏幕前,评论区不断弹出下单提示。2014年退役返乡后,他创办家庭农场,探索菱角套养黑鱼、甲鱼的生态模式。2017年,他放弃个人产业,选择担任村干部。问及原因,他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

麻村是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优质农产品,但因缺乏销路价格偏低。有过直播创业经验的姚其飞主动提出,让农产品“上网吆喝”。2024年,村集体抖音账号开通,从最初在线的十几人,到日均观看量超35万人次,帮助村民拓宽销路。“刚开始直播的时候,观者寥寥,我差点打了退堂鼓,但军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让我咬牙坚持下来。现在,直播成了咱农产品的新销路。”姚其飞说。

在当涂县,这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兵支书”队伍,正以铁肩担责的担当、实干领航的姿态,书写新时代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