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冲锋“乡村战位”十二时

有一群人,他们曾戍边卫国,褪下戎装也不忘本色,转身扎进八闽乡野间,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上再冲锋,为村庄开良方、蹚新路、引活水,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兵支书”。目前,福建全省共有“兵支书”2584名,占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总数的15%。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南边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甘志勇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面旗帜。甘志勇1995年入伍、2000年退役,担任“兵支书”10年来,带领村民引进设备、升级技术,让种苗发芽率从三成跃升至八成以上;创办农村合作社,打造“高优蔬菜”“食用菌金针菇”等特色农业品牌,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成立全省首个村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筑牢民生保障网。

2024年,南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村财收入117万元。曾经排名“垫底”的软弱涣散村,蝶变为获得多项省级、市级乡村振兴荣誉的先进村。他本人也荣膺2024年全省“最美退役军人”,是村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防汛部署:筑牢安全堤坝

上午8点,地点:村部会议室、演练场

窗外的村庄,草木葱茏,空气格外清新。在村“两委”工作会上,甘志勇总结部署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剖析潜在问题,细化保障措施,完善服务方式。

为应对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潜在威胁,甘志勇带领村民兵应急分队来到村部室外空地。从台风路径推演到河流、低洼地带风险评估,他条分缕析,部署周详,下达明确的工作安排。紧接着,组织民兵展开应急演练,确保安全防护网严密可靠,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清楚自身职责。

特色产业:问计农户增收

上午10点,地点:黄秋葵和空心菜种植基地

南边村作为特色蔬菜种植产业村,处处可见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甘志勇将工作现场移至一线,快步走进生机勃勃的黄秋葵种植基地。绿油油的枝叶间,饱满的秋葵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弯腰忙碌,汗水滴落泥土。

甘志勇走到村民身边,仔细查看作物长势,关切询问收成、销路情况。当得知村民有困难时,他果断表示:“销路是关键!我来想办法协调资源打通渠道,绝不让大家的汗水白流,一定要让大家的辛苦钱落袋为安!”

在空心菜大棚内,绿意盎然,整齐的菜畦上,鲜嫩的空心菜长势喜人。甘志勇和村“两委”成员赤脚上阵,踏入湿润的菜地,俯身仔细查看菜的品种、色泽和茎叶状态,现场交流品质管理细节,与采收的菜农拉家常、学经验,共同探寻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好路子。

企业走访:助力创业梦想

上午11点30分,地点:绿荣菇业种植基地

由退役军人创办的绿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一簇簇金针菇长势喜人。临近中午,甘志勇来到温控栽培室内,与负责人一起仔细查看雪白细嫩的菇体。围绕技术改良、品质提升和市场拓展等核心问题,他们展开了深入务实的研讨。

该合作社采用智能化、封闭空调制冷等方式培育金针菇,改变了单季节出菇的局限。目前合作社主要销售黄金针菇和白金针菇,年产量超1000吨,年产值1200万元。“老兵创业不容易,村‘两委’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希望你们带动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给咱们村的产业添把火!”甘志勇掷地有声的话语,给创业者吃下了“定心丸”。

政策解读:谋划振兴蓝图

中午1点,地点:村部办公室

短暂的休整,亦是“充电”良机。午饭过后,村部小院蝉鸣声声。甘志勇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潜心研读政策文件。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笔记本上记录着政策要点与灵感火花。

田间探收:守护粮仓根基

下午3点,地点:村水稻收割现场

午休结束,忙碌继续。甘志勇带领村部相关人员赶往村里的早稻田。稻田内是动人的丰收图景,沉甸甸的稻穗低垂,收割机轰鸣穿梭,吐出金灿灿的谷粒,村民笑容满面,热火朝天地装运。

甘志勇大步走进稻田,先与收割机师傅交流收割成本,再同农户探讨水稻长势。他捧起一把饱满的稻谷,关切询问:“老哥,今年收成怎么样?收割顺当吗?有困难尽管提!”村民擦汗笑答:“好着哩!多亏农技指导,产量比去年还高!”甘志勇欣慰之余,不忘强调:“丰收更要安全!注意农机操作规范,抢抓农时,务必做到颗粒归仓,守好咱们的粮袋子!”话音未落,他便与村“两委”成员加入到抢收的队伍中,帮忙收割、装车。金色的稻田里,汗水与笑容交织,奏响嘹亮的丰收欢歌。

矛盾调解:巧解邻里心结

下午5点,地点:甘氏祖厝

日常工作之外,也有邻里“疙瘩”要解。傍晚,夕阳镀暖古村。村民甘某荣、甘某煌等人因近日雨水内涝引发的水沟堵塞争执不休。甘志勇闻讯即动,带领驻村书记助理、村务工作者、村“两委”成员,并请出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承载乡愁族规的甘氏祖厝进行调解。

在祖厝肃穆的氛围中,他化身“和事佬”,耐心倾听双方陈情,巧用乡情、道理、法规三件法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以祖厝“睦邻友善”祖训为情感纽带,结合法规提出公允疏通方案。其诚可感,其智服人,紧张气氛渐消,邻里芥蒂冰释。夕阳余晖下,握手言和的场景,宛如奏响一曲动人的乡村和谐乐章。

工作复盘:聚力再出发

下午5点40分,地点:村头榕树下

一日繁忙工作暂歇,总结即刻展开。调解结束,甘志勇与村干部转场至村头大榕树下——这天然的“议事角”。晚风习习,众人围坐,逐项梳理工作得失,分析存在问题,谋划次日工作重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提升服务乡亲的能力。

慰问回访:情暖百姓心田

晚上8点,地点:退役军人甘某德家

夜色温柔,村庄亮起点点灯火,弥漫着温馨的烟火气。甘志勇带领村“两委”成员,踏上走访慰问之路。灯光下,在退役军人关爱对象甘某德家中,甘志勇如家人般与老人促膝而坐,拉着家常,细问身体、生活与需求,将组织的关怀精准“送达”心坎。

随后,他们又逐一回访其他受助家庭及村中独居老人,详细了解帮扶成效,关心困难缓解情况,认真听取心声。这一盏盏灯火、一户户问候,传递着乡村大家庭浓浓的温情与力量。

近年来,南边村以“特色农业+退役军人创业”为双引擎,通过提升人居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强化兜底保障等措施,有效营造了乡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兵支书”甘志勇平凡而充实的十二小时,早已融入这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深深烙印在村民心中,赢得了村民广泛的赞誉与衷心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