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老兵刻铜再现抗战英魂

近日,在安徽省阜阳市济河路全民健身公园,杜氏刻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杜平的工作室引来众人参观。在“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的展台上,新完成的刻铜作品《平型关大捷》《抗日英雄赵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哈达铺会议》引人注目。一件件精美的刻铜作品,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抗日英雄的青春年华,展现了革命先烈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斗争精神。

杜平1978年参军入伍,是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的一名放映员,4年的军旅生活养成了他做事认真专一的作风。退役后,他在工作之余边绘画边进行木刻创作,其作品参加过省展,是单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杜平的父亲杜鸿年是海南省画院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也是北大荒版画派创始人之一。杜平的木刻绘画作品传承其父的画风,刚毅而明快。后来,受从事过刻铜技艺的爷爷影响,杜平尝试传承刻铜技艺,一举成名。他的刻铜作品连续10余次参展并获得国家级金奖,被授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多次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推动刻铜技艺的国际传播。《为了新中国》《开国大典》《雷锋》《民族魂》等刻铜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杜平又推出一组反映抗战题材的刻铜作品,以昭示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杜平说:“我在南京当兵时几次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日军侵华暴行令人发指。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要把抗战题材的作品以刻铜的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为了既不重复别人绘画的老路,又刻出抗战英雄的精神气质,杜平广泛搜集资料,精心构思,反复揣摩,每一幅作品底稿他都要画好几遍。尤其是在刻制《八女投江》这件作品时,他说:“她们为了不被日军俘虏,慷慨投江,创作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滴血。”

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创作,12件抗战题材系列刻铜作品终于完成。这些作品构图新颖、刀法细腻,把抗战英雄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参观时,杜平还向参观者介绍抗战系列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内容,让参观者对抗战作品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说:“就是希望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激励我们下一代奋发向上,让国家走向复兴。”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刻铜《抗日英雄赵一曼》前,对自己的孩子说:“赵一曼牺牲时,她的孩子宁儿才一岁多,都没见过妈妈的面。你现在吃得好穿得好,这是革命前辈为我们换来的。妈妈希望你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