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从战场硝烟到红色讲台续写奋斗华章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2025年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评选结果,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团长李海安以“终身学习践行者、红色基因传承者”的突出事迹榜上有名。这一荣誉是对他从战斗英雄到文化宣讲先锋人生蜕变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新时代终身学习理念与红色精神传承的深度融合。

战火淬炼的终身学习底色

1985年12月至1987年6月,李海安随红军师部队赴边境作战,作为红军团“十八勇士钢铁军工突击队”副队长,在战场上率突击队出色完成任务,立有单位和个人双一等功。脱下军装后,他从零起步钻研物价管理,用三年时间啃下20余本专业典籍,从行业“门外汉”成长为为群众挽回数百万元经济损失的业务尖兵,先后获评“陕西省劳动模范” “最美奋斗者”。战场需要冲锋,学习更需攻坚。他常以书写作战日志般的严谨记录学习心得,20余本泛黄的笔记见证着他从“钢枪战士”到“学习标兵”的蜕变轨迹。

红色讲台的执着实践

2021年,李海安牵头组建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带领26位参战老兵自掏腰包在三秦大地开展宣讲。他们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课堂,在延川梁家河知青旧居讲述“阵地党课”,甚至将宣讲台搬进线上直播间。截至2025年5月,82场沉浸式宣讲覆盖线下50万听众,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等渠道形成1.13亿人次的传播矩阵。战争前线“一根压缩饼干的坚守” “猫耳洞的战地日记”等亲历故事,让“00后”大学生在泪水中读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社会协同的精神传承图景

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的义举引发各界共鸣:延安太和山道观管委会捐赠定制宣讲背包,绥德商会设立“功臣宣讲基金”,甚至有退役军人自发组成“护讲车队”保障出行。延安市政协副主席徐长玉在揭牌仪式上感慨:“他们用弹痕累累的手掌捧出初心,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有了最鲜活的注脚。”2025年新年贺词中,李海安面向全网观众展示泛黄的军功章与崭新的学习笔记:“战场的冲锋号已化作讲台的集结号,只要还有一个听众,我们的故事就会继续讲下去。”

榜样引领的学习型社会新风

从前线阵地的猫耳洞到高校讲堂的聚光灯,李海安用“学习不止、奉献不息”的人生轨迹,诠释着“百姓学习之星”的时代内涵。他以“军事素养+文化传播+终身学习”的复合特质脱颖而出。省教育厅评审组评价:“他将战场纪律转化为学习定力,把英雄事迹升华为教育资源,为全民学习提供了可触摸、可践行的鲜活样本。”李海安同志以“终身学习、服务社会”为宗旨,将战场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红色文化传播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他的事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新时代终身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