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四次阅兵式,一生军旅情

他以军为家,以国为傲,用四度参与国庆阅兵的辉煌历程,书写了人民海军的辉煌篇章:

1984年,他是方队里队员兼骨干班长;

1999年,他以中队长的身份第二次参加国庆阅兵;

2009年,他再次踏入阅兵村时,已经转变为方队长;

2019年,他退休后再次接受组织召唤,参加阅兵训练,成为海军方队主教练……

他就是原海军潜艇学院某基地司令员潘立新,现任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第二分中心军休干部,一位身披大校军衔、荣誉满载的海军战士。

初心如磐,矢志不渝

1982年,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对海军事业的崇高向往,潘立新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潘立新说:“参军的原因就是自己有一个从戎保家卫国的梦想。”秉承着这样的初心,他在1984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完成了从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蜕变。

潘立新以他非凡的才华与不懈的努力,在各项任务中屡建功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都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他无私奉献、忠诚使命的生动写照。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潘立新在风浪中坚守、在挑战中奋进的故事,见证了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深沉热爱。如今,虽然潘立新已经退休,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作风,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着力量。

海魂筑梦,四阅荣光

1984年阅兵,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这不仅是一次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盛会,也是展示军威和国威、检阅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活动。而潘立新光荣地成为水兵方队的一员。“第一次参加阅兵,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还是一名入伍仅二年的战士,被挑选上非常激动,同时也有一份信心,坚信自己能完成好这项任务。”

每天清晨,方队就开始了数小时的训练。炎炎夏日的骄阳下,阅兵训练场上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被烈火炙烤,蒸腾起阵阵热浪;而当时的住宿条件亦是简陋,夜晚的闷热与白日的疲惫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入眠。更为挑战的是,由于正值青春发育期,不少战士的身高在悄然变化,这意味着方队阵形的调整成为日常。每一次调整,都意味着要重新磨合,重新寻找彼此间的默契与节奏。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修正,机械化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做出,单调而枯燥。然而,即使是高强度的训练,他们也未能在最初的考核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于是,潘立新和其他战士开始了更为刻苦的练习,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都无法阻碍战士们在训练场上一次又一次挥洒下他们的汗水,人均踢坏5双鞋。一次方队成果检查时,一位小战士面色如土、汗如雨下,潘立新上前询问情况才知道,由于阅兵使用的特制皮鞋开胶,皮鞋里的钉子外露,将小战士的脚扎得血肉模糊,但为了方队顺利通过检验,小战士还是强忍疼痛完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件事还是记忆深刻。”潘立新回忆说,“再累也不怕难,再苦也不怕疼,是战士们的铿锵底色。”

时间见证了潘立新的成长与辉煌。从1984年初次亮相天安门水兵方队,到1999年、2009年再到2019年的连续三次登上阅兵场,潘立新不仅是一位参与者,更从排面教练兼队员一步步成长为中队长、方队长乃至总教练。这不仅仅是职务的晋升,更是对他军事素养、领导能力和指挥才能的高度认可。

2019年,本已退休的潘立新再次参加了阅兵仪式的训练,对他来说,祖国有令,召必回、行必至。“我常问自己,为什么我能够如此坚定从容地指挥一个方队训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已经融在血液里的军人的荣誉感。”潘立新有感而发,“作为一名老兵,我对奉献社会、奉献人民有深刻的认同感。这是我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在潘立新的指导与训练下,2019年10月1日,海军方队以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过天安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强大实力和良好形象,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他个人也因此荣获“国庆阅兵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是对全体参阅官兵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历四次阅兵,看祖国腾飞

四度阅兵,潘立新不仅见证了祖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目睹了人民海军装备水平的飞跃式提升,更深刻感受到了军队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作为。他亲历了一支大国军队在改革强军的征途上,从传统向现代、从近海向远海、从单一向综合的华丽转身。而作为这一伟大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深感自豪与欣慰。

“1984年第一次参与阅兵时条件非常简陋,那时候就是在基地上扎起帐篷,没有风扇空调,特别艰苦。”潘立新说,“到了1999年,住的就是板房,有了电扇;2009年有了彩钢房,屋内装上了空调;再到2019年,我们有了训练基地,一个方队一栋楼,里边全都配有空调,居住条件变化非常大。1984年,我们穿的服装和2019年穿的服装变化太大了。早期的皮鞋都需要定期维修,如果修缮不及时,就要忍着难受完成训练,而如今训练用的皮鞋都非常舒适。这几十年的四次大阅兵让我感受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岁月悠悠,国威日盛,不论是阅兵训练条件的改善,还是军队装备的日渐精良,又或是尖端武器的璀璨亮相,全都展示着我国经济与国防科技实力的飞跃。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阅兵仪式,都是祖国实力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对四次亲历这一盛况的潘立新而言,每一次穿上戎装迈向天安门,向着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心中都涌动着无比的自豪与感慨。这四次阅兵,不仅是他个人记忆的珍贵篇章,更是祖国基础设施与军事力量发展腾飞的生动见证。

退役不褪色,续写新篇章

从青涩的骨干班长到沉稳的主教练,潘立新用35年的军旅生涯和4次阅兵排练的非凡经历,书写了一段关于忠诚、奉献与荣耀的传奇。如今,虽然已脱下军装,但潘立新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作风。在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第二分中心,他继续发挥着余热,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他常说:“无论身在何处,我都是一名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位经历4次阅兵的海军战士,用他的忠诚与奉献,铸就了人民海军的辉煌篇章,也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与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将激励更多人继续以永怀热爱的姿态,书写不一样的奉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