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云霄:乌山脚下的“兵支书”
翻开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革命史,载入史册的是云霄乌山革命根据地,乌山在革命的岁月里,是播撒闽南革命火种的地方,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故事。如今,乌山红色旅游区正着力提升改造,擦亮革命老区文旅品牌,以其神奇的传说、奇妙的景观和悲壮的经历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赏。
前往乌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通贝村位于乌山脚下。前几年,村内散乱的鸡舍和随处可见的旱厕,景区入口处占道经营、乱摆摊、乱搭盖等问题,让不少游客还未入景区就直接“打道回府”。2021年,通贝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经民主推荐,退役军人张顺潮被推选为通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顺潮于2002年12月入伍,服役于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现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于2004年11月退役。服役期间,曾担任通信员、卫生员、警卫员,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士兵”称号。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能力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吃苦耐劳、为民办事的风格逐渐形成。
主动回乡挑重担。刚退役时,张顺潮在外打拼,在广东做过陶瓷生意。2011年6月,通贝村党支部在考察后,正式吸收张顺潮为预备党员。入党后,张顺潮打拼更有劲了,并不时利用回乡之际,主动到村党支部汇报思想,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子。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看到家乡急切需要人手,张顺潮果断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当起疫情防控志愿者,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2021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张顺潮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站在乌山山顶眺望,天高云淡,远处崇山峻岭,景区入口处的通贝村尤为显眼,每天都有不少游客驱车上山,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顺潮每次登山都觉得这几年的辛苦很值得,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环境变得更美是他最希望的结果。
村容村貌换新颜
2022年以前,通贝村村内还存在大量旧、危、违、废房,这些房屋年久失修,结构破损,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村内散乱的鸡舍和旱厕也是环境治理的难点,它们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因缺乏有效管理而导致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
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上任后的张顺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口头、广播、宣传标语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知识,带领村“两委”班子逐户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让村民认识到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整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早就想这样整治了,村委会主任带头做事,我们全力配合。”村民张权辉主动拆除了自家门前的鸡舍,他说,虽然鸡舍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和公共卫生,他愿意做出牺牲。村民张清苗、张万教、张镇海等也积极响应,不仅自觉做好门前三包义务,还主动让出自家的鸡舍和旱厕,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境整治工作。
整治过程中,张顺潮也遇到了诸多挑战。部分村民对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张金明老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他最初对环境整治持保留态度,但经过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和解释,他最终转变了观念,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带动了周边邻居共同投身到整治行动中来。张顺潮还带领村“两委”引入科学的养殖和排污技术,指导村民建设符合环保标准的新设施。
如今,旧危违废房被安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规划整齐的新居;鸡舍和旱厕得到了规范化管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通贝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治景区迎宾客
乌山景区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其入口处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游客对于景区的第一印象。过去,景区入口处存在的不良现象不仅损害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张顺潮上任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乌山景区入口处挡土工程,对景区入口区域进行全面改造,拆除违规搭建的摊位和建筑,清理占道经营的商铺。同时,结合地形和植被,进行精心的景观设计,使入口处与乌山景区的自然风光和谐相融,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客流量的增加,不仅为景区集市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也拉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张顺潮为振兴家乡所作的努力,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2022年9月,云霄县启动乌山农贸集市惠民工程,要求对景区店面实行统一设计和管理,提升市场的整体形象,为游客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购物场所。村民们听说后纷纷表示赞同,很快,20间整洁美观的店面成了集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和网红打卡点,村民占道经营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不仅提升了集市人居环境,方便了游客,也为集市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面对未来,张顺潮充满信心。红色乌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期工作计划正在进行中,设立停车场、观光电车、魔毯、缆绳、玻璃栈道等想法正在落实中,未来,乌山将吸引更多的网红和游客前来打卡。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还能有效带动村内的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我会像战士一样冲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第一线,发扬部队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张顺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