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投身国防教育事业 播撒爱国崇军“种子”

 延陵,地处江苏省丹阳、金坛、丹徒三地之交,是抗战时期素有“江南大捷”称号的贺甲战斗发生地。居住在延陵九里风景区附近的村民,每天清晨被一阵悠扬动听的军号声唤醒,在暮色中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又在军号声中洗涤了疲惫。

“知道的人晓得这里是军事装备体验基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驻扎着一支正规部队呢。”基地的创建者、军休干部——李辉荣略带骄傲地告诉笔者,在他眼里,这里就是一座“军营”。

尽管从部队退休已有6年,但眼前年过半百、皮肤黝黑、体格壮实、声音洪亮的他,身上依旧保留着浓浓的“兵味”和军人特有的气质。

情牵“军营往事” 植下国防情愫

说起创建砺戟军事装备体验基地,还得从李辉荣的军旅人生开始说起。1985年,19岁的李辉荣从省丹中毕业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原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工程兵舟桥某旅。在舟桥旅的8年里,他的业务能力得到全旅官兵交口称赞,武器装备有无故障,他一看便知;对于别人无法处理的故障,他手到病除。2016年,家乡却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每次他和家人联系,母亲对自身病情总是轻描淡写,但李辉荣知道,母亲是为了不让他工作分心才这样说,担忧之情更加强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向组织递交了提前退休的申请报告。“舍不得这座军营和亲爱的战友,但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我得回去撑起这个家。”在部队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李辉荣眼含热泪。

2018年,李辉荣脱下挚爱的军装,带着半辈子的军营记忆和两次三等功的荣耀,作为军休干部回到了家乡丹阳。李辉荣时刻警醒自己:脱下军装,纵是万般不舍,与其感怀失落,不如永远烙印心间。脱掉军装,不脱军人本色!

一天,李辉荣带着家人前往延陵镇贺甲战斗纪念馆。纪念馆弹痕累累的墙壁时刻提醒着人们:82年前,丹阳延陵镇贺甲村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痛歼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之一,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纪念馆的历史文化价值虽高,但知名度却不高,一些外地游客从未听说过贺甲战斗纪念馆,即使在假期,也只有部分本地人到访。可更让李辉荣忧虑的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和年轻人中有不少人对国防只有一些粗略概念,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发挥自己的所长,创办一个以军事装备体验为主的国防教育基地,让他们有认识淬炼铁军精神及沉浸体验国防军事的科技成果的去处,满足他们对军事装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国防教育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发芽。

情注“军事基地” 志为国防“添柴”

有了好想法,关键在行动。由于建设军事装备体验基地的资金投入较大,李辉荣联络了有同样意向的同学和战友,拿出所有的积蓄,又举债80万元,在风光秀丽的九里季子庙景区北大门租下了一块125亩的荒地。村里的几位老人劝他:“辉荣啊,你都退休了,在家打打麻将钓钓鱼多好,要学会享受生活。”李辉荣摇摇头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家乡延陵的红色资源这么丰富,我作为一个老兵,有这份责任要为家乡国防教育事业做些事情。”

在旁人眼里,李辉荣太过“实在”。为了节省资金支出,李辉荣和工人们一同起早摸黑,搞设计、抢工期;缺少运营资金,李辉荣就将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全部补贴进去;工人施工经验不足,他亲自上阵,对照迷彩图形雕刻模板、调试油漆。为了尽快建成军事装备体验基地,他硬是在最炎热的夏季平整场地、建设场馆。为了丰富展览内容,他不厌其烦地跑到延陵镇党史办等部门搜集英雄事迹资料、图片和文物,制作了大型“延陵大捷”贺甲战斗沙盘。为了增强国防教育效果,他辗转河南、山东、安徽多个省市,购买了百余套高仿版坦克、高炮和舰载战机等装备,想给孩子们带来爱国主义和国防科普双属性的教育和启发。

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2023年9月,“砺戟军事装备体验基地”开园启用。走进基地,醒目的冲锋号雕塑,航天航空飞行装备区、地面炮兵装备区、防空导弹装备区,轻武器和气炮枪射击馆……浓浓的军营味扑面而来。

在设置了探雷、无人机竞飞、山炮发射、武直直升机(模型)乘坐体验、坦克对战、神舟火箭模拟发射、歼-15舰载机(模型)乘坐、卡宾枪速射、无人机投弹体验项目的同时,基地又落成了真人CS对抗场、红蓝军对抗战场等内容的模拟作战演练区。

如今李辉荣的军事装备体验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丹阳市第一所民办国防园,独特的“军”字属性吸引了不少来自南京、常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接待了马相伯小学1000余名师生开展少儿国防教育研学。在国防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们综合素质、抗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底,砺戟军事装备体验基地被丹阳市确定为“丹阳市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公园”,被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确定为“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培训基地”和江苏省联合会副会长单位。

接待量大幅增加,门票收入却不见涨。他还主动要求加入丹阳市“拥军优待联盟”,凡是持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的游客及家属,来基地参观体验一律免费。

抒写“国防情怀” 守护“精神长城” 

“国防情怀”,还需要守望相助。在创业过程中,李辉荣心系战友,努力帮助退役军人灵活就业,为退役军人搭建稳定持续的就业创业平台。如今,李辉荣的基地里的员工有近一半是退役军人。基地总教官赵勇曾连续五届任福建省公安厅专家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优秀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军转干部”。此外,李辉荣还设立了“砺戟训练基金”,专门表彰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退役军人员工。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退休回乡后,李辉荣主动关爱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在节假日为他们送去米油食品、购买小家电等。此外,他热心家乡民生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丹阳市交通局采纳了他“关于开通丹阳至贺甲战斗旧址公交路线”的建议。

“原先没有从丹阳市区直达贺甲战斗旧址的公交路线,最近的公交站台离旧址也要2公里,市民想乘坐公交前往很是不便。一些有意向到此的外地游客,也因为步行来回路程较远放弃了参观。”李辉荣与丹阳市交通局、市公交公司协调沟通,并递交了开通公交线路的方案申请。丹阳市交通局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开通丹阳至贺甲战斗旧址的公交路线,并调整优化了公交路线,不仅方便了贺甲周边村民的日常出行,提高了公众参观量,还实现了与其他景点之间的串联衔接,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支持党和政府,帮助群众也是军人的责任和本色嘛。”李辉荣从未忘记他的初心。他还向笔者提起未来的目标:打造国家级国防园,做中国国防教育的排头兵,建设成集保障民兵、预备役训练和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国防教育于一体的丹阳市双拥名片——“延陵国防园”。在基地的入党誓词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醒目耀眼。

时代在发展,国防在加强,而国防的强大力量蕴藏于人民之中。而李辉荣所坚守的“国防情怀”点滴汇聚,就是亿万中华儿女永远守护传承的“精神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