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67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月20日,是一个浪漫的日子,因为它的谐音是“我爱你”,许多年轻恋人会在这一天表达爱情的甜蜜。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有一对90多岁的老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爱与浪漫的真谛。
故事的男主角叫张建祥,今年已经96岁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张老先生的家简单而温馨,墙上挂着许多老照片,记录了他和老伴年轻时的英姿和革命岁月的痕迹。有张两人的黑白合照引人注目:照片上年轻时的张建祥穿着军装,而另一位身着方格褂的便是故事的女主角——马德花。我们进门时,她正坐在沙发上开心地吃着巧克力雪糕。看到我们,她热情地从冰箱拿出雪糕请我们吃。她的精神状态,完全不像个94岁的老人。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已经携手走过了近70年的风风雨雨。每天早晨,他们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每天傍晚,他们会一起边泡脚、边看新闻。张老先生每天都会拄着拐棍遛弯,有时也会叫上马老太太。只要他俩一起出门,便会手牵着手。小区的居民常说,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幸福的样子。
马老太太的母亲曾经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哥哥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因此年轻时的她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年轻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嫁个解放军。之前有很多人给我介绍对象,我都没相中,直到遇到了老张,看到他那身军装,我就眼前一亮。”马老太太笑着说。1957年领完结婚证,他穿着绿色军装,她穿着红色的方格褂,两人在照相馆拍下了墙上的那张结婚照。他们的婚礼办得十分简单,买了些瓜子糖果,和同事们开了一场茶话会,在大家的祝福下,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67年来,两人的心里始终关心着对方。张老先生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马老太太便操心着他吃药的事,甚至还学着从网上给他买药。而马老太太经常胃口不好,不想吃饭,张老先生便给她卷好煎饼,递到她手边。马老太太说:“我们俩常常心意相通,有的事我刚想到,他就已经做了。而且我俩从来都没吵过架,年轻的时候我要是生气了闹意见,他就躲得远远的,等我气消了再回来给我上政治课,分析下谁对谁错,大家笑一笑也就没事了。”张老先生原来在部队服役,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在一旁的张老先生的女儿也过来说:“那时他管教我们可严厉了,我们小孩都怕他。现在年纪大了,爸爸脾气好了,妈妈反而有时像个孩子一样闹点情绪。她以前一个人带着我们四个孩子不容易,爸爸现在便事事依着她、让着她。”
“为这个家,老张付出的也不少。”马老太太回忆道,“我哥哥牺牲得早,母亲没有儿子,于是老张就像亲儿子一样伺候她。我母亲退休后住在江苏丰县,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每次领的粮票自己只留一部分,剩下的都交回给国家,所以她的粮食经常不够吃。每当这个时候,老张就经常去给她送些好吃的。有次他扛着一袋五十斤的面,坐长途然后步行几公里送到了母亲家。后来母亲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就把她接过来住,都是老张忙前忙后地伺候。再后来,老母亲去世了,老张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革命妈妈’四个字,经常带着儿女去扫墓。”
生活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里,二位老人之间不仅有夫妻的爱情,还有革命的同志之情。张老先生于1949年入党,马老太太于1950年入党,他们对党、对国家的爱真挚而纯粹。张老先生关注国家大事,每天定时观看《新闻联播》、翻看报纸书籍、学习政治理论。在他的感染下,马老太太也开始关注国内外新闻。二老多次受邀为年轻人讲党课。“以前,我在部队上班,她在家里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我们都是在支持革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党的理论、学习国家的政策,然后讲给大家,依然是在支持革命。”张老先生自豪地说。
在当今社会,二位老人的生活显得格外朴素和纯粹。他们没有豪华的家具、没有奢侈的享受,但他们拥有的是比任何物质都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家庭的深情。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爱情佳话,更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他们的生活,是对年轻一代最好的教育,是对社会最好的启示。“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耄耋老人、党员伉俪、革命夫妻,用他们近七十年的行动告诉大家,这才是真正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