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武侠”老兵成了“非遗”传承人

  筷子击穿盆子、钢珠击断发丝,扑克牌、气球……只要是你拿得出手,他就能在十米以内击中或击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笔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近日,笔者来到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子龙国术馆,见到了这位传奇老兵。

  古铜色的脸,被海风雕刻得粗糙褶皱;粗黑坚挺的眉毛下,嵌着一双洞穿一切的眼睛;身材瘦削,走起路来却透着一股劲道。老兵林志龙自幼酷爱武术,经常模仿电影中武侠人物动作边看边学,从基本功扎马步、踢腿、练拳学起……如今这已成为他长期坚持的习惯。

  “武侠”追梦军旅

  每位热血少年都曾有过一个武侠梦。当小学一年级的林志龙一知半解地翻阅着各种武侠书时,他的“武侠梦”就已萌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入伍前,林志龙已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练成身怀武艺的“少侠”。怀揣着武侠梦,2000年12月,林志龙来到武警某部服役,在军营,林志龙如鱼得水,不仅主动帮助战友训练,还自创体能训练方法,在他的影响下,班级体能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一次连队组织“单腿深蹲”训练时,在战友们的助威下,林志龙以134个的成绩打破连队纪录,并一直保持纪录近20年。第一年当副班长、第二年入党、当班长,获“优秀士兵”荣誉,连队13个比武项目他参加了11个,战友们送给他一个外号“野兽”。

  “都是大伙瞎起哄,我就是训练时比较严格。”林志龙很谦虚,他旁边的战友可不乐意了:“要不是林班长当时帮助我训练体能,我肯定考核不合格。”

  返乡艰苦创业

  “让女孩更阳光,让男孩更阳刚。”这是林志龙创办子龙国术馆的初衷。

  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与不舍,2002年他选择退役返乡。像很多创业者一样,他刚开始也面临着很多困难。2007年林志龙到海南种地,因为资金问题,曾将房子抵押并向亲戚朋友借了60万元和几个伙计一起承包了800亩地种植毛豆,如今,种植地扩大到1200亩。

  2017年,机缘巧合下,林志龙与五祖拳结缘,师傅赵国生看到他只用半小时时间就基本掌握套路,而其他人要学一年时间,于是有意将五祖拳传授于他。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漳州五祖拳又称五祖鹤阳拳,其拳法特点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2008年,五祖拳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就这样,林志龙边创业边训练、边训练边研究,并在弓箭、弹弓、飞刀技能方面独有造诣,并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

  “你那么喜欢练武,为什么不自己开武馆呢?”好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林志龙。铺地毯、买器材……2020年,他花费3万元在龙海区石码镇江边租下一间门面店,取名为“子龙国术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授传统武术五祖拳、传统弓箭及其他的相关武技。

  林志龙教授学员分布各个年龄段,有学生、有上班族,也有退休老干部,林志龙边教边学,在传授讲解过程中,记录下学生的疑难,反复修改笔记,力求因材施教。林志龙从部队里带出的那股勤勉和实诚劲,常常让学生很感动,时间久了,学生跟林志龙都成了朋友。

  立志传承“非遗”

  全国南拳公开赛、客家武术大赛、海峡两岸传统武术大赛……馆内墙壁上二十几张获奖证书是对林志龙这些年来坚持“武侠梦”的生动写照。

  曾有一个自闭症学员,母亲送到馆门口时,站在门口一直不说话。林志龙耐心传授,细心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接触,该学员不仅参加了五祖拳比赛,性格也开朗多了。

  在龙海区五祖拳文化交流协会,林志龙是五个发起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龙海区石码中心小学、龙海区实验小学传统武术进校园(五祖拳)的主教练。一次,龙海区实验小学领导联系到该协会,希望成立“五祖拳进校园教练组”。协会同意后,由林志龙任组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第一期50名学生在今年11月22日首届龙海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集体展示的五祖拳成为运动会上的一大亮点。

  林志龙认为,习武是用来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学生通过习武,以武育德、以武强志、以武展美,将武术训练与学校体育融为一体,必将推动武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发展。

  海南种植毛豆要请人打理,武馆要开馆,虽然家人有时不理解,但只要学校有需求,林志龙总是义务到校,随叫随到。

  不仅如此,林志龙还积极参加区人武部组织的民兵训练,曾创下一次五发子弹打中五十环的好成绩。

  习武为了什么?儿时的林志龙为的是圆自己的“武侠梦”,41岁的他则是为了传承,将五祖拳更好地传承给后人。林志龙说,“我喜欢武术,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想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练武过程中所必备的姿态、礼仪、心理、修养等,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