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兵“化妆”侦察市场,点亮新农村道路

  初见陈金伟,虽已是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身心豁达……浓重的闽南口腔,让人听起来有些吃力,但从话语间能感觉到他的正直与善良。在公司培训基地,陈金伟化身解说员,从部队到地方,从个人成长到公司发展,他讲得最多的就是当兵不忘本,致富不忘乡亲。如今,陈金伟正拓宽家乡培训基地,他说,要把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才带回家乡,让家乡的道路更宽、更广。

  陈金伟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农场坑内作业区,1978年2月入伍,服役于原32717部队,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当兵三年四次获得嘉奖,1981年2月退役,现为圣莎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只要乡亲能致富,叫我干什么都行”

  20世纪80年代初,漳浦县大南坂农场芳埔作业区还是个落后的手工作业区,农民以种植水果为主,但长期以来水果滞销、有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的情况比比皆是。此时,陈金伟刚退役,农场领导看到陈金伟在部队取得的成绩,决定安排他在农场保卫科工作,而陈金伟也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

  不到两年,陈金伟就被任命为大南坂农场芳埔作业区党支部书记,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兵支书”。

  要想富先修路。芳埔不是没有路,而是没有销路。

  “既然组织信任我,让我当村支书,我当时就一心想给作业区的群众干些实事。”回忆往事时,陈金伟满怀激情地说。

  一支笔、一个本、一双脚,300多户的家庭,陈金伟用了一个月时间摸底了解情况。很快,谁家几口人、谁家有什么急需解决的事、谁家收入多少,他都了如指掌。

  水果若能外销,价钱肯定能上去。陈金伟上任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帮助村民打通销售水果的路。依靠战友成为首选项,于是,陈金伟利用在部队三年积累的“人脉关系”,广开“赢”路,从“兵支书”化身“推销员”,迅速打通了通往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销售渠道。难得可贵的是,他还多次远赴各大城市推销农副产品,亲自做市场调查,写销售方案和推销,这也为他后来筹办公司积累了经验。

  乡亲们的难题解决了,口袋也慢慢鼓了起来。在陈金伟的带动下,一些作业区的果农也开阔了经营思路,跟着陈金伟一起学做水果生意,后来不少果农成了当时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自此,陈金伟不断发力,在1985年-2000年,他将水果生意做到上海、杭州、南京和宁波等大城市,成了乡亲们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经济带头人。现在,大南坂农场的群众和干部,一提起陈金伟,都竖起大拇指:“自从有了他的引领,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一直都不愁销路。”

  “只要公司能发展,叫我去哪儿都行”

  “乡亲们生活好了,我想让他们更富裕。”

  由于经常往返于江浙沿海一带,陈金伟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形象管理,特别是美容行业,人们对美丽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妻子也有意让他从事这行业,但陈金伟内心却十分纠结,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和美容行业扯在一起呢?

  看出丈夫的心思,妻子潘云边鼓励边动员陈金伟大胆闯,她愿意成为丈夫的第一个美容“试验品”。心动不如行动,在对市场进行一番“化妆”侦察后,陈金伟已开始购买美容产品经营之类的书籍自学。一开始,身边的人对他的选择并不理解,大家认为他水果生意已经做得轻车熟路风生水起,没必要放弃重新开始去做外行的事。

  “因为当过兵,所以我不怕,当兵的就是要敢于挑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战场。”回想起当年的往事,陈金伟更是意定神闲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访国内数十家美容企业后,陈金伟开始从小、少做起,以物美价廉和诚信经营赢得了不少客户的青睐。很快,订单纷至沓来。为了更好地创业,1986年,陈金伟辞去村支书一职,专心下海“淘宝”,他想创业成功回到家乡,让家乡变得更美丽、让村民变得更富裕。

  2000年,他的第一家美容化妆品企业——圣莎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苏州正式成立,2004年,他又在南京成立第二家公司。到今天,他在南京、杭州、上海、厦门等大中城市共有15家分公司。这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培训及管理等多功能的大型美容企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百亩培训基地,就坐落在漳浦县大南坂镇。

  在陈金伟的带领下,该公司仅用十年不到时间就先后获评“中国美容行业质量领军企业”“全国质量诚信优秀企业”“全国美容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等荣誉。

  这些年,陈金伟仍然在全国各地不断奔跑。他说,不管我在哪里,只要公司能发展,叫我去哪儿都行。

  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陈金伟想到了他以前的部队生活,极具创意地提出军企文化。2004年成立了圣莎拉铁军特训营,以军事化的形式专门为企业员工做教育和培训,这也是中国美业首家提出将军队文化融合到企业文化当中的先例,以军事化管理模式管理企业。

  “我第一次穿上军装的心情,跟40年后再次穿上军装的心情是一样。对我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部队的生活和历练。”在每年两期的铁军特训营,身为公司董事长的陈金伟身穿军装,亲自为员工现身说法,开展队列、军体拳、野营拉练等科目训练,向员工们传授不一样的军营文化和情怀。

  “只要家乡有困难,叫我做什么都行”

  说起慈善之路,陈金伟显得有些腼腆。他说,除了组织员工到公司所在地的敬老院和孤儿院等做公益活动,他还经常利用每年春节回乡之际,召开乡贤座谈会,分享创业经验,帮助解决家乡剩余劳动力问题。在他的影响下,坑内作业区已有120余人在外就业,有8人在他所在公司担任重要岗位负责人职务。

  陈金伟从小在大南坂镇坑内作业区长大,这些年,作业区的村民生活慢慢好起来,但进出道路始终还是个问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乡亲们苦不堪言。前几年,不少村民在乡贤座谈会上提出,希望有人带头解决村民外出道路问题。陈金伟二话没说,当即采纳该意见,个人出资出力,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完成2公里的水泥路铺设。修建村水泥路70万、村活动广场50万元、老年活动中心50万……2005年以来,陈金伟先后为家乡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捐资300余万元。

  每逢“八一”和春节,他还总把一些退役军人请到公司来做客,共叙峥嵘岁月,共商发展大计。

  2022年,漳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拟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该局负责人找到陈金伟,介绍关爱基金成立的初衷。没想到,陈金伟当即同意捐款5万元作为启动基金。这些年,陈金伟不仅过年过节看望慰问困难群众、退役军人,还在家乡创办公司,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

  陈金伟一直这样认为:“企业不但要赚钱,更要得到行业认可,社会的尊重,这才是企业价值所在。”

  在陈金伟的培训基地展厅内,他曾用过的军装、水壶、笔记本等纪念物品就像是一个老兵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安静地陈列在玻璃框内,无时无刻告诫着自己:我永远是一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