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一位抗美援朝女兵的初心与奉献

  “樊奶奶,您当时才15岁就去参加了抗美援朝,怕吗?”“既然参加革命就没想过危险,就是牺牲生命也不怕!”

  10月25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里,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围着一位身着军装的老奶奶,听老奶奶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就是抗美援朝老兵樊季芳。她15岁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回国后听从组织安排,投入生产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芳华。

少年从军,满腔热血写忠诚

  1935年6月,樊季芳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庆县(现四川省崇州市)。1950年1月,四川解放的喜讯传来,当时,15岁的樊季芳正在崇庆县女中上高一,她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被选为全县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崇庆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0年12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樊季芳听闻部队到学校征召一批文化水平高、思想进步的志愿军,毅然决然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她如愿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教导团二队的一员。

  入伍后,樊季芳远离崇庆老家,不远千里来到辽宁兴城,在这里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军事、政治、医护知识培训。面对严苛的军事化训练,她比想象中坚强许多,顺利完成了各个训练项目,拿到了优秀的成绩。

以笔为枪,铁笔蜡纸征沙场

  1951年6月,樊季芳进入医训大队担任医护兵,随军进入朝鲜。一路上,炮火在头顶绵延不绝,瓦砾四处飞溅,无助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蜷缩在弹坑中,躲避着无情的战火。“绝不能让这种情景发生在祖国。”樊季芳在心里暗下决心。

  朝鲜战场上,前线战士倒了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人手不够,医疗技术更是跟不上。组织迅速做出决策,撤离部分医护兵,组成一支精干队伍,就地培训医护人员。而樊季芳,凭借她的一手好字,被调派为缮写员,负责将翻译好的医学教材进行誊写、抄录,为战场上的医护兵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

  隆隆炮声中,敌机轰炸下,樊季芳坚守工作岗位,利用刻钢板、蜡油纸等简陋的印刷设备,无畏生死、心无旁骛地奋战在“文字的战场”上。她抄写了一本又一本的医护教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战地医护人员,带着她们奔赴前线、冲锋陷阵。

  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樊季芳记忆犹新,“一个人一天可以刻四五张钢板,保证不错一个字、不漏一个字。当时只想多刻一个钢板,多印一套教材,因为那样可以多救一些同志。”

  1953年7月,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3年9月,樊季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战争结束后,樊季芳继续在军队从事文书工作,在军团政治部负责整理、记录、修改补充团以上军官的档案、自传及机关材料。1954年,樊季芳凭借多年来的出色表现,荣获华北军区授予的一等工作模范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不舍昼夜,接续奋斗为人民

  1954年底,樊季芳转业,来到安徽国棉一厂。1955年初,樊季芳被保送至上海第一纺织学校,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艰苦学习。1957年底,樊季芳又回到国棉一厂,跟随全国第一批劳动模范黄宝妹学习,投身生产第一线。年轻力壮、头脑灵活的她很快成为劳动标兵,并担任洗纱车间第一工段长,以满腔的热情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大潮。

  然而,樊季芳并没有满足于完成生产工作,她刻苦学习、细心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记录生产车间的女工故事。在她的笔下,纺织一线女工忠诚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她的作品《一个纺织女工的日记》在《安徽日报》连载,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由于出色的文笔,樊季芳被聘为安徽日报特约通讯员。白天工作,晚上写作,樊季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更多优秀女工的故事展现给大家。

埋头躬身,乡野劳作献余热

  1964年,樊季芳的爱人何树基退役转业到江西,被派往宜春一中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樊季芳毅然决定与丈夫同行,来到宜春定居,先后在宜春镇(今袁州区)劳动局、民政局、人大等单位工作。

  然而,命运却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考验。1968年,樊季芳与丈夫、孩子们被下放至宜春城西村公社淇田大队。当时丈夫身患肝炎,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全家挣工分的任务都由樊季芳一人承担。面对如此困境,樊季芳没有放弃。从没干过农活的她,不到一年时间就学会了插秧、耘禾、割稻、养猪,得到生产队的好评。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与乡亲们相处融洽。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樊季芳一家也没有忘记伸出援助之手,传授乡亲们裁缝技术,借钱给重病的人治病,帮助孩子们接受教育。

  1973年春节后,何树基被调回城市工作,樊季芳得以返回原单位宜春市(现袁州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于1983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工作中一直秉持着入党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1991年樊季芳正式退休,安享晚年。

初心如磐,红色精神传薪火

  回忆往事,樊季芳总是谦虚地说,和前线的战士们相比,自己做得太微不足道了。

  如今,年近九旬的樊奶奶虽身体有恙,但她对年轻一代的关心从未减退。她不断嘱咐孩子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奋发图强。“谢谢你们来看我,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也会好好把身体调养好,争取早日出院!”听完樊奶奶的话,孩子们齐刷刷地向她行少先队队礼,而樊季芳也立刻站起身子,挺立着军姿,给孩子们回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阳光洒满病房,照射在老人身上,樊奶奶和孩子们约定好,等她身体康复,一定会积极参与社区和校园活动,向大家讲述更多激励人心的革命战争故事,让更多人真正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