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从驻澳特种兵到亚运升旗手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在即,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郭龙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第一次听到要招募志愿者升旗手,就立马报名。由于在部队养成的良好队列素养,他顺利通过升旗手选拔,成为一名光荣的亚运会升旗手。
从军经历塑造阳刚之气
选拔时,首先关注的是身高和外貌气质。升旗手身高普遍在1.8米左右,同时要求精神昂扬、自信乐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是要有仪仗基础,所选拔的升旗手大多为退役士兵和国旗仪仗队队员,有一定的队列和仪仗基础,体态匀称,动作协调。
经过层层选拔,当郭龙得知自己成功入选亚运会升旗手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他今年春季退役返回学校后参加的第一项校外重大活动。他深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大学生,能够在这样一场重要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中贡献力量,是一生的荣光。随后,他暗下决心,保证在参加的每一场升旗仪式中都要动作规范、行为标准。
部队磨炼钢铁般意志
在亚(残)运会升旗手专项培训期间,组委会为打牢队员们的军姿和队列基础,首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事化训练。为了达到军姿正直挺拔、精神昂扬的要求,郭龙和队友们在训练场上顶着太阳一站就是40分钟。还有就是齐步走,要求每一步达到75公分距离,并且动作整齐划一,为此,他们进行无数次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达到动作整齐划一,队伍排面工整。随后是为期三周的升旗动作专项培训,郭龙和队友们从最基础的绑旗、扛旗、升旗动作,再到颁奖仪式升旗动作全流程演练,每一步都严扣标准、精益求精。
据郭龙回忆,升旗仪式中最难的动作就是扛旗动作的定型定位,要求整个队列排面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不仅要求升旗手人齐,还要求所有升旗手肩上旗杆的角度整齐划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他和队友们反复练习扛旗动作的定型定位,扛着旗帜站军姿,一站至少就是半小时。原地摆臂练到手臂发抖,汗水顺着手臂流个不停。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教官们的细致指导,最终在验收考核时,郭龙所在队伍达到了亚运会升旗手标准水平。
从学子到合格军人的蜕变
新兵训练期间,郭龙的主要任务是内务、队列和体能。最初在体能摸底中,他单杠硬拉也就3个,觉得累不想练。班长看出了他的心思,找他谈话:“我们常说学士、硕士,首先当好战士,你要完成从一名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还需加倍努力。”听了班长的话,郭龙下定决心以一名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体能弱就每天晚上训练强化,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在一次次的磨砺摔打中,他逐步实现了从浙大学子到合格军人的蜕变,在最终的新训考核中,自己全部科目均达到优秀水平,还荣获军事训练尖子的称号。
郭龙一直以为,当兵就要到最苦最累的地方,特种作战分队是尖兵利刃,是最能塑造人的地方。于是,当特种兵也就成为他的理想选择。在班长的支持下,他填写了加入特战分队的志愿书,并如愿通过选拔,参加驻澳特战学兵集训。
几个月的特战集训强度很大,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每次自我加压,他逐渐融入了这个紧张又充实的集体,也顺利完成特战学兵考核。到特战连后,陆续展开了捕俘格斗、应用攀登、特种射击、特种装备操作等科目,内容更多,难度也更大。组织步枪多种姿势射击训练,一组30分钟,立姿、跪姿、卧姿据枪各10分钟,一练就是一上午,起初几次,他练到手抬不起来;练习步枪快速射击,出枪、上膛、瞄准、击发,为完成五次击发的标准,他练得手上磨出水泡。面对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郭龙逐渐理解了什么叫作“特战特训,永争第一”。凭着一股韧劲,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成功通过特战等级考核,成为一名特战勇士,并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的表彰,这也为他日后担任亚运升旗手打下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永远记住我曾是一个兵
“杭州亚运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重要窗口。因此,选拔出的升旗手不仅代表了赛会志愿者的形象,更是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形象。”昔日亚(残)运会升旗手选拔动员仪式上老师的讲话,时时环绕在郭龙耳边,令他心潮澎湃。
郭龙说,在部队里,每一次升旗仪式都极为严肃认真,班长们的言传身教让他深刻理解到,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展现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威仪,升国旗过程中绝不容许出任何纰漏。如今,他也怀着这份对国旗的严肃和敬畏参与亚运会升旗手工作。
9月23日,第十九届杭州亚(残)运会即将开幕,郭龙将和他的队友全力备战亚运、服务亚运,以“零失误”的标准,圆满完成各项升旗任务,向世界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大学生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