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生命 点亮希望——退役军人向建虎坚持无偿献血23年

  “今年还是老样子,400毫升。”6月13日一大早,退役军人向建虎如期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血站,这是他连续23年第94次(不含部队献血次数)无偿献血。

  从1999年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45岁的向建虎累计献血总量达36800毫升,相当于7个正常人的血量总和,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及“国家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等荣誉。

  一本本小小的无偿献血证,不仅记录了向建虎一次次为他人生命“续航”的义举,更承载了一名老兵用热血践行初心、永葆军人本色的奉献精神。

  1998年,向建虎在某部队服役并担任工兵,在一次抢险救灾中,看到鲜活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亲眼见证生死的向建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我的血液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我愿意一辈子坚持做这一件事。”

  从在部队第一次献血,到每年参加献血活动,向建虎坚持无偿献血23年,从未间断。“当兵那会儿,只要单位组织献血我都报名参加,一想到我的血能让受伤的战友转危为安,就感到很光荣。”

  生命中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在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路上,向建虎却从未停歇。他告诉记者,五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的身心各方面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深知奉献的意义,“当我收到‘您的血液检测合格’‘您的血液已经送往医院救助’这样的短信时,我心里非常高兴。”

  2006年,向建虎和家人正准备外出旅行,出发前,他突然收到血站紧急招募献血者应急献血的信息,一名产妇大出血急需输注血小板,如果这个时候去捐献,筹划已久的出行只能泡汤,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放下顾虑前往医院,最终,因为他捐献及时,产妇母子平安。听到新生儿呱呱坠地的声音,向建虎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2020年疫情防控为血站采血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一天,向建虎在群里收到了血站发来的应急献血信息,很多志愿者由于种种原因回复暂不捐献,当时他正在老家参加疫情防控卡点值守,距离市区30多公里,由于交通管制,向建虎不得不走路进城。一路上,志愿者们得知他要去捐献血小板后,纷纷点赞并安排工作车送他到血站及时采血。当收到血站代病人家属转交的感谢信时,向建虎欣慰地说:“只要有需要,我还会继续献。”

  事实上,向建虎的献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离开部队后,由于个人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作息不规律、加上饮食结构变化,不经意间,老向日益“发福”了起来。一次化验时,向建虎血液中的几项指标均不合格,达不到献血标准。为此,他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为了能继续献血,老向和自己较上了劲:严格按要求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坚持跑步、跳绳等锻炼,三个月后,向建虎成功减重40斤,身体各项指标均回到正常值范围。经此一役,老向将健身融入了日常生活,只为了能继续加入献血事业。

  行贵于恒。偶尔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坚持。如今,向建虎每半年就参加一次献血,每半个月献一次血小板,他说:“虽脱下军装,但军魂犹在,选择无偿献血,就是选择了军人的铁骨担当。”

  在六盘水市,受向建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现役官兵、民兵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军人的使命和担当,用点滴善行凝聚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