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扎根一线的交通铁军108兵

  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退役军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一来是他们人数多,全局有108名退役军人,占到员工总数的近一半;二来是他们多年保持军人优良作风,工作认真负责,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冲锋在前,赢得了全局上下的一致赞誉。

  他们当中,有5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奖励,20余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奖励,50余人获得区级以上荣誉奖励。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各项工作取得了不俗成绩。2021年,该局被评为河北省第八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同年,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授予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交通铁军”荣誉称号,号召全区对标学习。

路修在群众心坎上

  在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站,会议室墙上的一幅照片十分惹人注目。

  照片中,几名衣着朴素的村民把一面锦旗递到管理站负责人的手中。锦旗上写着:“情系百姓个个健康黑,修路造福事事暖民心”。

  站长赵晨晨告诉记者:“这是2020年5月份,寺后坡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专程赶来送的锦旗,感谢我们给他们村里修路。”

  那年,上任伊始的赵晨晨经过实地考察,将该村两公里长的一条土路列入修路规划。历时两个月,将原来3米多宽的路扩到了7米,建成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并且连接区旅游路。这条路的修建,使村民出行、特色农产品外运更加方便。

  到站里工作三年多,赵晨晨已经收到过八个村送来的锦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为群众修好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1990年出生的赵晨晨有过两年的当兵经历,部队的锻炼让他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2020年,他从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业务科调到地方公路管理站担任站长。当时恰逢全区农村公路三年行动攻坚的最后一年,而地方公路管理站的主要职责就是国省干线之外的农村道路建设养护。任务面前,赵晨晨没有耽搁,立即带领员工深入一线,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走访了全区所有乡镇,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有修路需求的乡村,逐一建立台账,制订规划,推进实施。在道路建设当中,正值高温炎热天气,作为站长的赵晨晨没有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他冒酷暑奔波在多个施工场地,督进度、查质量,协调解决用水用电等问题,为施工单位当好“后勤兵”。一天下来累得话都说不出来。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仅2020年一年,在赵晨晨的带领下,地方公路管理站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提前完成了92个项目125.5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农村公路事关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很大,一刻也不敢怠慢。”赵晨晨说。

  今年,又有涉及11个乡镇的100多公里农村公路列入了建设计划,在各个施工场地,赵晨晨忙碌的身影始终停不下来。

“再苦再累都值”

  常言道:“要想路畅通,三分建设七分养。”只有做好日常养护,才能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

  退役军人李涛所在的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承担着矿区通往区外的成峰、邢峰、魏峰、永峰和青兰高速连接线等5条重要道路的日常养护和绿化、路政管理等多项工作。

  2020年2月,李涛出任公路管理站站长。面对近百公里长的公路养护管理任务,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要求下属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

  夏日里,李涛与同事们一道战高温斗酷暑,坚守在道路上做好保洁养护工作。看到大家的辛苦,他就安排同事们轮流休息,自己却坚守一线。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大伙儿劝他歇会儿,可年近50岁的他却总说:“我还年轻着哩,多干点没事,吃这点苦对退役老兵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每年汛期,李涛带领同事们开展防汛大排查,一米一米进行巡查,绝不放过一处隐患。当遇到暴雨汛情,他冲锋在前,和大家一起设围挡、扛沙包、搬落石、护边坡……对损毁道路及时进行抢修,保通保畅。

  到了严冬,路面结冰,李涛又开始和大家一起走上道路,撒盐除冰,设立警示标牌。赶上暴风雪天气,他便顶风冒雪清扫道路,救助受困车辆和人员,为受阻的司乘人员送上热水和食物。

  李涛常说:“苦不怕,累不怕,每当听到路上的司机说一句‘看到你们这些穿制服的交运人,我们心里就有底气了’,心里总是暖暖的,觉得再苦再累都值。”

  除了本职工作,李涛还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交通、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他组织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108名退役军人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带领大家利用节假日深入到居民小区,开展打扫卫生、清除小广告、清理楼道杂物等志愿服务。或是走上街头进行文明交通宣传,到汽车站、火车站开展志愿爱心活动。

  李涛告诉记者:“是过去难忘的参军经历教会了我坚强和奉献,不管已经退役多少年,我都会保持军人本色,在工作中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个子不高,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声音洪亮……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军人气质。这是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质监站站长赵一敏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11年,赵一敏从部队退役后来到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先在运管处干了8年,2020年到质监站任站长。“质监站的主要工作是对在建道路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一点也马虎不得。”赵一敏说。

  质监站的工作,光有认真态度还不够,更需要掌握大量相关专业知识。

  初到质监站的赵一敏,本想把专业方面的事交给第三方检测公司。可等一项工程完工,拿到检测公司出具的质量报告后,他傻眼了。看着满篇的检测数据,赵一敏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赵一敏告诉记者:“看不懂报告,就发现不了隐患,也无法评判结果真实性,而且像原材料等指标需要提前测定,单靠检测公司是不行的。”为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吃透弄懂专业知识。

  白天,赵一敏跑料场看原料,虚心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原料如何配比,与检测人员一同在现场取样分析数据;晚上,他认真翻阅施工规范手册,与同事反复研讨疑点问题,对施工流程进行认真揣摩。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赵一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灰剂量”“含水量”等成了常挂在他嘴边的词汇,对原料如何配比、路基取样流程、验收数据解读等工作,他讲起来滔滔不绝。如今,就连第三方检测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看到赵一敏对施工数据的准确分析,都不禁连连称赞。

  相较于道路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测,赵一敏更看重事前预防,其重点是对建设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为此,他带领质监站一班人,提前介入,对施工单位原材料开展细致入微的品质检测,把检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将来的返工,节约人力物力。

  赵一敏说:“道路质量不仅影响着千家万户出行安全与舒适度,也是一方区域形象的对外展示。作为质监的一员,我必须本着为群众和地方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为百姓安心出行保驾护航。”

故事仍将延续

  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交通铁军108兵”的故事还有很多:

  局大气办主任张瑞通过制定实施精细化道路清扫方案,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为邯郸市年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作出贡献。

  局业务科副科长董国瑞在矿区5号旅游路建设期间,一个月吃住在工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完工。

  交通管理处书记张新春创新方式方法,狠抓源头治超,确保货运企业依法依规运营,维护道路运输安全。

  公路管理站副站长郭照习惯当“逆行人”,越是雨雪恶劣天气,他越是要外出巡查道路,最多时一天巡查里程达到200多公里。

  ……

  他们的故事个个都很精彩,件件值得称赞。

  这些退役军人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敬业奉献精神,不仅源自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时离不开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在退役军人工作上采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做法。

  据该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主管领导郑凯介绍,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宣传教育,选树先进典型,推动作风建设,引领全局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树正气、祛邪气,使退役军人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

  该局在退役军人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局、站处、班组(科室)三级武装和退役军人工作领导体系,局党组和各站处通过定期召开党组会、支部会等,对退役军人工作进行专门学习和研究讨论,听取基层意见建议。

  为激励退役军人职工保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革命军人本色,该局注重加强革命理想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除日常的学习会议和专题讲座外,还组织退役军人职工走进峰峰红色历史文化遗迹,开展实地情景教育,让退役军人对当地红色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工作热情。

  结合退役军人职工实际,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创新实施“老兵带新兵、纪律齐步走”的交运规章学习传帮带制度,以“老兵”和“新兵”相互监督提醒的方式,加强退役军人作风纪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退役军人工作中,该局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引导作用,完善福利待遇保障。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在“八一”前夕开展全局“优秀退役军人表彰”活动。建立“老班长会客室”退役军人服务品牌,开展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关爱女兵、婚恋介绍、法律援助等活动,为退役军人及其家庭帮扶解困。

  实践证明,上述措施的深入开展,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打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推动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采访中,该局退役军人职工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奋斗、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