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参军报国是无上的光荣
翻开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叶店社区的历史,跃入眼帘的是一长串数字:一个仅有2800余人的小社区,20世纪50年代至今,共向部队输送了113名优秀青年,其中只有265人的三组先后有46人参军入伍。
在叶店社区,参军报国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不爱红装爱武装
提到王莎,叶店社区的很多居民至今仍记得她。
王莎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中考时以高新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襄阳四中。高考时,她以600多分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成为一名军人。
“家里有几名军人,受此影响,我从小就爱军装。”王莎说,考入军医大学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大学时,学校设有水中救人的训练项目。王莎从小就怕水,进校时根本不会游泳。为此,她利用暑假到游泳馆练习,这才通过了学校考核。
如今,王莎在干休所当军医,为离休老干部服务。
兄弟同圆军营梦
叶店社区居民阮正喜谈起两个曾参军入伍的儿子,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大儿子出生时,阮正喜从一部电视剧里得到灵感,给他取名“大猛”,二儿子便理所当然地叫“二猛”。阮正喜说,兄弟俩的爷爷、大伯都当过兵,受此影响,他们从小就喜欢看战争片,尤其崇拜英雄董存瑞。
大猛上完高中后参加工作,虽然待遇不错,但他觉得没意思,便提出当兵。2005年12月,18岁的大猛成为一名海军,2013年退役。
二猛比哥哥小两岁,2008年12月入伍,在武警部队服役。“当年哥哥入伍时,我就暗下决心,高中毕业后也要当兵。”二猛说。
阮正喜说,当年他鉴于身体原因未能如愿参军,“两个儿子先后成为军人,完成了我的心愿。”
一家三代八个兵
“老伴生前曾入朝参战,在解放海南岛时,冒着生命危险,从枪林弹雨中救出了参谋长。”王金山的老伴李秀兰介绍,王金山的弟弟王金林也是军人。
“老伴在世时,特别爱讲自己当兵打仗的故事。”李秀兰说,“王家代代有军人是老伴最大的心愿,他一直盼着儿子能走进军营。”
受此影响,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参军入伍,女儿也嫁给了军人。
如今,老人的孙子、孙女也走上了从军路。
李秀兰说,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当兵,虽然入伍时的环境和入伍后的发展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都流淌着军人的血液,有着相同的军人情结。
叶店社区的居民们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区不断有人参军入伍,退役后又鼓励子女参军,很多居民从小教育子女“做军人光荣”。
去年4月,叶店社区退役军人张利被社区从外面请了回来,担任叶店社区四组小组长,为社区建设发挥老兵力量。
戎装在身,他们守家卫国;退役归来,他们本色不改。
社区建设,他们大有作为;文明创建,他们冲锋在前……叶店社区的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承诺。
“昔日并肩保家卫国,今朝携手服务居民,是我的使命与责任。”张利说。
叶店社区还积极引导辖区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双拥共建、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社区中形成良好的崇军、爱军、拥军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