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威主要事迹
一、基本情况
高自威,男,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函授本科学历,退伍军人,现任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4团5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高自威同志2004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服役8年,期间被武警兵团指挥部5次评为优秀士兵;荣获三等功一次;2013年退役后留在南疆兵团,2013年被评为第十四师公安局“优秀协警”,2014年荣获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15年荣获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党风廉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优秀党员称号;2018年荣获兵团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荣获第十四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7月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9月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12月被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19年224团5连党支部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简要介绍
高自威同志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干部。主要事迹表现为:一是,紧盯新疆工作总目标,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高自威始终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二是,投身兵团深化改革的浪潮,高自威同志敢于担当,先行先试,率先垂范做表率。三是,围绕兵团职责使命,抓队伍能力建设,创造了“五抓”工作法。提高为民务实能力。四是,扎根基层一线,服务职工生活,拓展职工增收渠道。高自威同志怀揣着一颗“为民之心”,深入广大职工群众之中,倾听民心,为民帮困,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和基层连队的“当家人”。他为兵团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成为兵团广大基层干部和青年人才的杰出代表。
三、主要事迹
(一)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
自参加工作以来,高自威始终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作为224团的一名基层骨干民兵,不管在任何时候接到执行任务的命令,高自威总能迅速召集连队民兵队伍,长年累月,义无反顾。有一次,他和连队民兵到和田维稳值勤,在两个月任务期内,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战斗一线,始终站在前、冲在前,从不叫苦叫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受到了表彰奖励。“不用担心我,照顾好家里。”这是他在每次维稳值勤前,通过电话向妻子说的最多的话。
基层工作就是前线,哪里需要哪里出现。在连队工作时,他总能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不管是维稳还是抢险救灾,他总是带领五连职工冲锋陷阵,不畏艰难,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抗洪这种危急时刻是真正显示一名党员的党性和政治责任感的关键时刻。”2016年6月,当他接到参加抗洪的任务时,他的脑子里闪过这样的信念。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他一边打电话通知副连长迅速集合职工,一边赶往抗洪现场。压树枝、搬土袋,他还是那样,冲锋在前。
(二)抓队伍能力建设,提高为民务实能力
在连队的工作中,高自威同志主动加强与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达到统一认识、协调一致、互相沟通。加大班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带头建立了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机制,他主动到职工田间地头或家中为职工服务,采取帮技术、帮发展等方式,帮助贫困职工脱贫致富。近两年来,通过发挥帮扶结对机制作用,连队的3户职工家庭脱贫致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职工群众好评。在对分配到连队的大学生和复转军人做好“传、帮、带”活动的同时,他把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先后向团党委培养和推荐后备干部2名。
为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他创造了“五抓”工作法。一是抓会议,做到信息对称。一直以来把联席会、晨会、研判会作为日常工作的主线,通过会议统一思想,互通信息、安排工作、交流体会,做到当日工作当日总结,工作偏差纠错不过夜。二是抓重点,做到工作有序。围绕团党委的工作重心展开,谋划连队的重心工作,如民主选举、土地“四清”、人居环境整治、果树地确权承包、经营地过渡期租赁承包等。重点工作集中干,重点工作主力干,日常工作挤时间干,日常工作兼职干。三是抓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工作中敢于担当,不回避、不逃避,通过分析研判,寻找突破点,有方法、有策略、有步骤地推进。四是抓网格,做到负责到人。带领连队“两委”班子把“网格化”管理用好、用实、用出实效,通过“网格图”,让“两委”人员与分片包户的群众成为朋友,成为贴心人,把庞大的职工群体,化整为零,把做群众工作成为一件常态工作。五是抓作风,做到群众满意。高自威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在土地确权工作中,为了土地边界问题,我们先后5次到地里测量,直到职工满意为止。
(三)抓服务能力建设,拓展职工增收渠道
高自威同志以提升服务职工群众能力为抓手,积极拓展职工增收渠道。每年能抢占红枣市场,他都会早谋划、早安排,统一为职工协调劳动力,解决职工雇工难的问题,让五连提前开放红枣市场,帮助职工把红枣卖上好价格。他积极拓展职工多元增收渠道,鼓励有条件的职工在外承包土地,目前,连队已有13户第三产从业人员,13户职工在外承包土地3600亩,还有红枣销售经纪人4人,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最穷的五连职工富了,最薄弱的五连经济也壮大了起来,连队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他以坚韧、奉献、诚信、互助教育职工,以兵团精神激发职工,以先进的文化引领职工,以科学技术致富职工,以文体活动凝聚职工,以维护民族团结培育职工,他带领连队党支部,建设了一支懂技术、有素质、会管理的职工队伍。他真抓实干,每天都去职工家中和田间地头走访,深入了解职工困难,为职工先后解决了生产生活、职工子女就学就医、福利、低保救助、盐碱地挖排碱坑等各方面的问题。
(四)抓创新能力建设,推动连队各项事业发展
高自威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职工谋福利,年初制定了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紧接着他又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为职工解决职工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推动连队各项事业发展。
积极推动连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是兵团十四师深化团场改革的关键之年,5连作为团场连队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积极推动团场连队综合改革各项政策落地,做好先行示范工作。5连先后承担了224团“两委”民主选举、果树地承包确权、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试点,高自威带领5连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学习各项政策文件,深入群众做好政策宣讲,大胆尝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工作方案,使得各项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为其他连队落实改革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积极主动的为职工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热难点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为五连广大职工的增产丰收奠定基础。,同时,带头建立了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机制,他主动到职工田间地头或家中为职工服务,采取帮技术、帮发展等方式,帮助职工增收致富。两年来,通过发挥帮扶结对机制作用,使五连职工开拓增收渠道致富;主动组织连队干部为重大疾病职工捐款;出资帮扶困难职工麦麦提明一家。通过系列举措,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职工好评。
着力改善五连的人居环境,在每年年初他就带领班子成员对连队的绿化进行集中整治,为了提高绿化树木的成活率,连队一方面对连队小区地势低洼处进行垫土,另一方面将小区的绿化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2019年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庭院改造),计划每年整治30%以上的职工庭院,力争三年完成连队284户职工庭院改造。同时,实现连队居住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电力、排污、生活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改善工作。将五连打造成224团屯垦特色的花园式美丽连队。
(五)抓民族团结、探索兵团融合长效机制
高自威同志做事认真,勇于开拓创新,他以一份强烈的事业心,认真做好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兵团融合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对周边乡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近年来,随着新疆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南疆少数民族聚集的乡镇成为脱贫攻坚任务的重点,采取富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劳动就业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有效举措。224团5连,因为职工红枣种植面积大,劳动力严重不足,每年需要雇佣大量长期务工人员。高自威同志围绕职工这一问题,积极想思路出对策,牵线搭桥,联系周边乡镇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今年3月初,高自威同志带着58户连队职工来到墨玉县雅瓦乡政府,通过交流,大家建立了彼此的信任。目前,5连已经有61户职工与214名来自皮山县、墨玉县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签订“民族团结一家亲”帮扶就业协议,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维稳同致富,家庭生活中上结亲帮扶,感情交流上融洽和睦,发挥了连队对周边乡镇的有效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出兵地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如今,五连党支部阵地的硬件软件齐全,连队小区栽植12000株的胡杨郁郁葱葱,连队环境干净整洁。高自威的人生格言是,“我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真心真意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