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远跟党走)湖南省娄底市“兵教师”彭东风:
“有一个山里娃掉队,就是打了败仗”

  编者按

  一日从军,终生跟党走;一心为民,满怀赤子情。从告别“八一”军旗那天起,“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就是广大退役军人的铿锵誓言,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就是广大退役军人的自觉行动。

  为深化庆祝建党百年“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成效,擦亮“老兵永远跟党走”的政治本色,退役军人事务部与解放军报联合开设《老兵永远跟党走》专栏,聚焦退役军人参与公益奉献、乡村振兴、抢险救灾、基层治理等实践,讲述新时代老兵故事,展现新时代老兵风貌,反映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成果,不断浓厚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

  湖南省娄底市“兵教师”彭东风

  ——“有一个山里娃掉队,就是打了败仗”

  冒着细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沙塘乡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退役军人彭东风,穿过密林来到大山深处的教学督查点密塘学校。这所沙塘乡中心学校下辖的小学,只有1名教师和7名学生,其中5名学生来自单亲困难家庭。

  惦记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彭东风每隔几天都要上山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帮助老师抓教学,生怕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因种种原因放弃学业。

  从教近40年来,彭东风没有一天忘记自己走上教师岗位之初立下的誓言——“有一个山里娃掉队,就是打了败仗”。

  1980年,彭东风应征入伍。作为连队唯一的高中毕业生,连队干部安排他担任文化教员。看到许多战友经过自己的悉心辅导,文化水平有了提高,彭东风很是自豪。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从那时起在他胸中点燃。

  彭东风的父亲是一名教师。1984年,彭东风回家探亲,父亲佝偻着身体伏在简陋书桌上为学生辅导功课的情景,他至今难忘。

  “那时,我们沙塘乡很穷。父亲在一间教室里给三个年级上课。他给高年级的学生讲课,低年级的学生就在一旁写作业。”彭东风说。

  让这位乡村教师深感骄傲的,是他有4个优秀的儿子:大儿子彭社峰当兵后表现优异,转成志愿兵;二儿子彭跃峰参加边境作战,负过伤、立过功;三儿子彭东风在部队当文化教员;小儿子彭国锋考上了原军事经济学院。

  “你们四兄弟在部队干得都不错,我本不该叫你回来。可咱们这里的教育水平太落后,10个孩子只有4个能考上初中。你能不能回来帮帮孩子们……”那一天,父亲充满期待的眼神,戳中彭东风的心。他明白,一向支持儿子们走出大山的父亲,如今提出让自己回乡任教,其中既有对当地教育现状的焦虑,也饱含对自己的希冀。

  1985年,彭东风退役后回到家乡,在沙田村荆阳小学一间破旧的土砖房中,开启了教师生涯。

  “因为生活贫困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当时学生辍学现象很普遍。”回忆任教之初的情景,彭东风说,“那一年新学期开学,总共31人的班级,只来了18个孩子。”

  这课该怎么教?彭东风一时束手无策。当兵时老连长作动员的一番话,突然闯进他的脑海:“这次10公里武装越野,我们连决不能有人掉队。有一个人掉队,就是打了败仗。”

  “当过兵的人,决不能打败仗。” 彭东风下定决心,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把辍学的学生拉回课堂。

  放学后,他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家访。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他主动提出垫交学费,终于把辍学的学生一个个劝了回来。

  “读书是我们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如果不是彭老师当年的资助和关爱,不会有我的今天。”回忆起当年彭东风上门家访的情景,如今已在广东一家企业任高管的彭建新感慨不已。

  扎根山区从事教育多年,彭东风不仅关心“学生能不能上学”,还时刻关注“老师能不能教好”。上世纪90年代末转到管理岗位后,彭东风致力于改善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00年,彭东风临危受命接任沙田中学校长。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学校门窗框架被白蚁啃空,电路老化,教室地面破烂不堪,教学质量在当地排名倒数……彭东风一次次到有关部门反映学校的实际困难,终于取得经费支持。为提高教学质量,他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组织教师大胆实践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渐渐为沙田中学摘掉落后的帽子。

  近年来,在沙塘乡中心学校任办公室主任的彭东风,担负起当地6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督学任务。他结合自己的调查所得,笔耕不辍地宣传这些学校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并为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多方奔走,得到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为帮助新入职的特岗教师尽快成长,他一有时间就到各学校听课、评课,还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成教学笔记,供年轻教师参考。

  今年年底,彭东风即将退休。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山里的孩子。“我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扎根山区,让山里娃不出大山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看到美好的未来。”彭东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