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张兴伟,用一生守护“两山”

  在美丽的云南小城景东,太阳每天从哀牢山升起,在无量山落下。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完好的原始生态,被誉为“天然绿色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

  张兴伟,云南省景东县森林公安局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年近七旬的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309c237048902410dd310c.png

  张兴伟1968年参军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边境作战,任连长职务,所在连队被原昆明军区授予“一等功臣连”,被云南省军区授予“夺桥先锋连”。

  1986年,39岁的张兴伟从部队转业到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局,从此和无量山哀牢山结下一生情缘。他带领职工翻山越岭,踏勘勾图、勘界宣传、资源调查,穿越了35167公顷的保护区、徒步遍访了保护区周边578个自然村,建立起自然保护科研监测支撑体系,在执着争取和不懈奋斗中,无量山、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先后于1988年和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张兴伟退休了,但他心里想的依然是要为“两山”保护多做点事情。于是他背上行囊来到离城70公里的无量山腹地上场河,自掏腰包2万多元种植杉木100多亩。3年后,他把这些绿色成果无偿交给国家,为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他不厌其烦到猎户家做工作,让一群群砍树人变成种树人,一个个打猎人变成野生动物保护主力军;耐心细致地给周边群众宣传自然保护、宣传保护区的存在价值,发动群众一起参与保护,凭着对大自然的满腔热忱,守护住了无量山和哀牢山青山绿水。

  在张兴伟任森林公安局局长期间,曾经有一个国际项目最终因为没有一张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的图片而错失,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西黑冠长臂猿是非常灵性的猿类,它们有影无踪,拍摄极其艰难。为了能拍摄到西黑冠长臂猿,他自费20余万元购器材学摄影摄像,到无量山驻扎,观察西长臂猿的生活习性,揣摩拍照的时机和角度,开启了用镜头拉近自然、用影像保护“两山”的征途。

  60多岁的张兴伟,在茫茫林海甚至是悬崖林立的保护区中独自跟踪蹲守。他经历过车祸,多次跌落悬崖,经常被树刺扎得头破血流,随时有被毒蛇、狗熊、野猪攻击的危险。而这一切都没有把他吓退,对于一个曾经在边境作战中带着连队冲锋陷阵,与敌人生死决战全身多处负伤昏迷,醒来又冲向战场的硬汉子来说,这些危险都未能让他停下拍摄黑冠长臂猿的脚步,也从未动摇他那因热爱而坚守的心。

  直到2008年12月17日中午,他拍到了自己的第一张西黑冠长臂猿照片。2009年2月,他拍到了第一张完整的西黑冠长臂猿高清照片,弥补了国内黑冠长臂猿影像空白,2009年第7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首次刊登了张兴伟拍摄的西黑冠长臂猿5幅摄影作品,这是景东西黑冠长臂猿照片首次出现在国家级刊物上。同年,他拍摄的长臂猿照片入选《野性中国系列明信片》,并荣获云南省生态保护摄影大赛动物组金奖。长臂猿的照片为黑冠长臂猿保护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物证,在相关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无量山和哀牢山也因此成为世界望向景东的窗口。

  多年来,他用镜头拍摄和记录野生动物精彩瞬间,无数濒危动物在他的影像中呈现。为了拍摄鹰雕生活习性,他用80个日夜守护在鹰巢周围观察、拍摄,首次在景东这块土地上拍摄到极为罕见的冠斑犀鸟。为了拍摄一种叫做黑颈长尾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经过近八年的追踪调查才终于拍摄到了黑颈长尾雉的珍贵图片。

  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保护西黑冠长臂猿,张兴伟请愿参与北京“中国长臂猿主题月”大型宣传活动,自费制作一套西长臂猿明信片在春节期间免费向游客发放,让全国、全世界更多的人关注到了景东无量山和哀牢山生态保护。他多次为青少年做西黑冠长臂猿保护专题讲座,希望把保护的理念传承下去,下一代能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守护好绿水青山。

  他珍惜每一次进山的机会,细心观测森林资源物种的情况,哪一物种发展不错,哪一物种又减少了,回来后及时将发现的情况提供给林业等相关部门,为保护区的宣传及物种资源分布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景东先后获得了“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中国灰叶猴之乡”中挪合作“TEEB“(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首个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等美誉之称。

  张兴伟用自己的方式为自然保护工作默默坚守着、付出着,他说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不会停下保护自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