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 ——写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开展30周年之际

  ■朱金平

01.jpg

  武警四川总队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梭梭拉打村结成帮扶对子后,专门选派彝族干部布哈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先后帮助村子建立10多个特色产业,助力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图为布哈(左二)在梭梭拉打村了解村民情况。连 轶摄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开展的30年,是波澜壮阔的30年,是硕果累累的30年。

  1991年1月,全国第一次评选双拥模范城(县)。截至2020年10月,共进行了11次评选。从首届命名表彰的“十面旗帜”,到去年命名的4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的百余个模范单位和个人,双拥之花开遍大江南北,双拥硕果结满长城内外。

  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释放巨大的杠杆作用,促使双拥工作不断创新,推动优抚政策不断完善,不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关键词 创新

  服务大局,推动双拥工作全面创新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是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双拥工作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推进双拥机制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双拥工作行稳致远,军地在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中,根据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的总体要求,推进双拥工作在内在机制、机构设置、制度制定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使双拥工作保持了旺盛的活力与生机。各级各类的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议,还有走访调研、督导考评、表彰奖励制度等,已经普遍建立。双拥领导机制的健全创新,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的蓬勃兴旺。

  ——推进双拥内容的不断创新。在双拥创建活动中,福建省泉州市传承和弘扬“红色尖刀”与“海上猛虎”英雄精神,创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江苏苏州等城市创建的一个个拥军品牌,熠熠生辉;浙江省长兴县创办的“军属坊”,为军人军属开展个性化服务;2020年7月13日,河北省136个市县同日启动“百城万店拥军行”活动;江苏省常州市注重以情拥军与依法拥军相结合,为维护军人军属权益装上“安全阀”;2019年,安徽省合肥、铜陵、芜湖等16个市、105个县(市、区)同步展开“就业起航”活动,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岗位11.24万个;上海市、南京市、广州市、合肥市等城市,努力提升服务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保障水平,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精心打造服务平台,促使双拥工作走上新台阶。

  ——推进双拥标准的不断创新。双拥模范城(县)的创建活动,必须依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为此,1993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并于2002年、2006年、2010年、2015年、2019年5次进行修订,成为双拥模范城(县)的命名管理和考评推荐的基本政策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与这两个文件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推动创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关键词 优抚

  落实优抚政策,提高军人幸福指数

  在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中,各地对照创建标准,全面落实优抚举措,并以创建为牵引推动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不断提升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指数。“军人优先”的牌子,也从车站、码头、机场,向医院、商场延伸开来。

  ——制定落实优抚政策的法规性文件。优抚政策的落实,需要法规制度做保障。为此,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拥军优属的法规性文件。近年来,重庆、山东、浙江、山西等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条例等拥军优属政策;河北省172个区(县)全部建立义务兵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北京市等出台《〈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辽宁、吉林、黑龙江的36个大中城市与部队建立军人子女入学协调机制;山东省出台《关于规范军人立功受奖喜报送达工作的通知》等军人立功表彰政策;吉林、广东、湖北、陕西等省份出台《关于做好退役士兵报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作的通知》等退役军人培训就业安置政策;河南省启动关爱老复员军人政策,浙江省为60周岁以上复退军人全部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优待制度;四川、江西等省份出台了《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施细则》等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等等。这些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为各地落实国家制定的优抚政策,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法律保障。

  ——着力解决好现役军人的“三后”问题。双拥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市(县)严格按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紧盯部队官兵普遍关切,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扎实做好复退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和涉军维权等工作,让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江苏、福建、江西等地推行“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阳光安置办法,妥善安置转业干部;河南省师团职军转干部连续多年实职安排;广东省广州市对退役军官实行“优先安排、优先协调、优先解决”的安置政策;北京市采取有力措施,帮助驻京部队军人子女入读优质中小学。

  ——积极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部队每年都有几十万士兵退役,在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中,各地突出抓好退役士兵的就业创业事宜。新疆优先招录退役士兵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江苏、湖南、吉林、山东等地推行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拓宽了退役士兵安置渠道。为征集更多高素质兵员,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对退役军人普遍采取优先落户、提前预留工作岗位等多种优惠措施。2018年4月,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如今,省、市、县、乡、村5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达63万多个,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 保障

  服务练兵备战,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倾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配合和保障部队完成训演、战备执勤、科学实验、海洋维权、安保警戒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是衡量某个市(县)能否评上双拥模范城(县)的一个重要标准。为全面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各地在驻军训练场地建设、训练资源保障、训练伤残抚恤、演训任务矛盾化解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充分提供部队最佳训练场地。多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山东省日照市,每年都有部队来此开展海训。多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群众,无偿让出最好的地段、最好的码头、最好的海域,供部队训练。山东省青岛市积极配合现代化大型军港建设,如期整体搬迁6个村庄、272家企业、1.5万亩养殖区,迁移安置群众1429户。多年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地,每年为海训部队清理海域、腾让房屋、补助群众损失;海南、江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先后划出数十万亩土地,全力支持国防重点工程建设。

  ——全力做好部队演训的后勤保障。在全军重大演训活动中,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全力做好粮秣水电供应、群众疏散转移、交通安全警戒等工作,并组织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专业分队伴随保障过境部队;北京、安徽、重庆等地,帮助驻军部队解决重大建设项目土地征用、税费减免、水电供应、进出道路、营院营房等问题;黑龙江、上海、陕西等地向驻军部队赠送网络、通信、电教等设备,提高基层部队信息化水平。

  ——努力转变部队演训的保障方式。为适应未来战争的保障需要,各地在双拥创建活动中,积极探索新的保障方式和保障模式。江西省在各地专门成立拥军支前工作协调小组,并在全省设置10多个军粮供应站、70多个代供点,确保“部队执行任务到哪里,军供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河南省驻马店市积极推动拥军支前从生活支前向打仗支前转变、从应急角色向应战方阵转变、从规模支前向精确支前转变。江苏省每年组织地方专家开展“部队行”活动,为部队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山东省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拥军服务保障网络;吉林省建立重大军事项目投资协调机制,推进军民两用码头、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化解部队遇到的实际问题。各地积极化解影响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福建省对省内驻军训练场、营区统一进行土地确权,河南省平顶山市、安徽省黄山市解决所涉及的军用土地边界划分问题,西藏拉萨市军地现场办公解决军用土地纠纷和群众损失赔偿等问题。面对军改,北京、黑龙江、吉林、山西、福建、广西等地制定具体措施,帮助有关部队协调解决跨区搬迁遇到的矛盾问题,使部队尽早形成新质战斗力。

  关键词 初心

  践行初心使命,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在双拥创建活动中,部队官兵牢记初心使命,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的安危,维护社会的稳定,并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厚爱。

  ——抢险救灾争当“最美逆行者”。’98抗洪,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30多万官兵冲上抗洪一线,用血肉之躯筑成大堤;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火速奔赴震区救援,“铁军来了”成为当时最鼓舞人心的口号;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子弟兵迅速派出医疗队从四面八方赶赴湖北,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军队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部队官兵的救援。

  ——扶贫攻坚走在第一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军和武警部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定点帮扶全国30多个贫困县、400多个贫困乡镇、3600多个贫困村,全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驻重庆部队支持地方完成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帮助5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原沈阳军区开展的“五助活动”,原济南军区实施的“四项工程”,原南京军区推进的“六大爱民行动”,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外,全军和武警部队援建中小学校1800多所,圆了许多贫困家庭儿童的上学梦。

  ——重大工程敢啃“硬骨头”。在双拥创建活动中,全军和武警部队积极支援地方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参加京津风沙源治理、保护“母亲河”和北方生态屏障建设等重点生态项目,帮助整修道路、整治河道。武警水电部队承建了西藏拉洛、四川黄金坪、云南苗尾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新疆沙漠边缘、陕北黄土高原、甘肃河西走廊和宁夏河套地区,驻军部队集中力量实施“绿色工程”,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发挥了突出作用。从引滦入津到引大济湟,从南水北调到西气东输,从三峡工程到高铁建设,从电网架设到电缆铺设,从一座座大桥的施工到一个个山洞的挖掘,部队官兵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奉献出辛劳的汗水,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坚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部队广泛参与驻地的平安创建、和谐创建活动,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协助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先后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活动安保服务任务。每到重大节日,武警部队出动官兵,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展巡逻,加强治安管控。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的驻军,会同地方建立信息通报、情况研判、联合行动等协作机制,形成戍边维稳“一盘棋”,妥善处理一系列突发事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蹄疾步稳,踏石留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拥创建活动砥砺前行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征程上,必将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