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全:川西坝子的“兵支书”,美丽乡村建设领头人

  徐大全,四川省蒲江县人,1971年出生,1989年参军,曾在武警河北某部服役,1992年退伍返乡后,进入汽车运输行业创业,并带出了一定规模的个体运输车队。2003年11月,他怀着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愿望回到村里担任村干部,从发展种植猕猴桃产业入手,经过17年的奋斗打拼,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在川西平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先进个人”。

  从徐大全当初放弃家里的个体运输生意回到村里担任村干部,到如今已经整整17年了。这17年,在他的带领下,川西平原上的这个小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乡亲们也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而徐大全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然而,谈起个人的付出,他却表现得云淡风轻。他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徐大全:“当时我想,我作为一名党员,而且还是退伍军人,应该有责任和担当,不能只顾着自己一个人发家致富,而是应该带动乡亲们一起富起来,所以,我后来就答应回来担任村干部。”

01.png

徐大全当年的军旅照(右图右侧为徐大全

  1989年,18岁的徐大全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武警河北总队某支队担任文书工作,负责管理枪械和摩托车,这项工作极大地培养了他的细心与认真。3年后,徐大全退伍回到蒲江老家的渔江村。那时,村里还比较落后,为了改善全家的生活,他拿出自己的退伍费,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钱,买了一辆农用车,开启了自己的运输事业。

  徐大全:“在我们当地,有一个人长期从事运输行业,利润还不错,养活了一家人,把生活过得很好。所以,我从部队回来以后,就拿着自己的退伍费,还向五个姊妹借了一点钱,买了一台车,在外面跑运输。”

02.jpg

徐大全(中为乡亲们讲解猕猴桃种植知识

  因为当过兵,徐大全很能吃苦,为人也实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他打交道,才两三年的时间,他就把农用车换成卡车,并且发展出了一支三台车的运输车队。

  徐大全:“当时,那些老板对我们退伍兵比较认可。因为我们做人、做事比较诚实、实在,所以就和我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后来,经过他们的介绍,我的活儿越来越多。慢慢地,我就增加车辆,再请驾驶员,事业越做越大。”

03.jpg

徐大全(左在田间地头指导

  徐大全的运输生意越做越红火,本来,他可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为自己的家庭创造和积累更多的财富,然而,2003年的一天,镇里的领导找上门来,请他回渔江村参加村干部的换届选举。当时渔江村比较贫困落后,一些村干部作风懈怠,让村里欠了许多外债,乡亲们颇有怨言。面对领导的邀请和乡亲们的期待,徐大全经过几天的犹豫和思考,最终下决心放下个人的运输生意,回村挑起这份重担。

  徐大全:“那时候,村里遗留了很多问题,群众对村干部特别不信任。以前有的村干部为了占点儿小便宜,让自己的亲属承包村里的土地,却好几年时间不上交承包款,导致群众对干部的印象特别差,他们一听说你是干部,根本不理你。”

04.jpg

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建立后,徐大全成为繁忙的“讲解员”

  徐大全担任一年的村委会主任后,第二年又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从当上村干部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然而,万事开头难,刚一上任,徐大全就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其中,一些人多年拖欠村里承包费,徐大全决定就从最为“刺头”的一户承包户入手,彻底解决这个困扰村里多年的难题。

  徐大全:“这个人承包了三亩多的土地,每年都不交承包款,群众对他意见很大。我去找他要承包款,他就是不给。我当时就说,你如果不交钱,我就要收回你承包的土地,如果收不回来,我就去法院起诉你。”

05.jpg

炉坪村的猕猴桃国际公园成为川西平原的一处“网红”打卡地

  凭着血性担当和无私无畏,徐大全从这户承包户手中收回了承包款,之后他又逐户上门,收回了其他人拖欠的承包费,收到钱后,他公开账目,让村民共同决定开支去向,偿还了村委会当初确实用于公用开支的欠账。外债还上了,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开始考虑下一步如何发展。这时,徐大全看着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满是泥泞的土路,皱起了眉。他明白,要致富、先修路,于是,在他的发动下,村民每人捐款50元,不足的部分由他自掏腰包,把村里的土路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看到徐大全上任后办成的一件件实事,乡亲们打心里认同了他。

  徐大全:“乡亲们对我们这一届村干部逐渐有了新的认识,终于认可了我这个村支部书记。有群众愿意听我说话了,相信我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的干部。平时到乡亲们家里去,他们对我非常热情。就这样,我们逐渐转变了群众对村干部的认识。”

06.png

徐大全(中和同事开展入户走访

  2005年,渔江村与炉坪村合并,徐大全改任村委会主任,有了好的致富点子,他就在之前的渔江村先行试验,成功后与老支书沟通,再推广到全村。2010年,老支书退休后,徐大全接过了这个重担。经过多方考察,徐大全发现,川西平原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红心猕猴桃,这种水果味道鲜美,营养成分丰富,收益较高。可是,对于村民来说,要放弃赖以生存的粮食种植去种经济作物,许多人不愿意接受,还把村里免费发放的猕猴桃种苗拿去卖了。

  徐大全:“这个村民家里本来就很穷,我们让他种植猕猴桃,还免费给他提供种苗,他却把种苗卖给别人了。因为他觉得猕猴桃不赚钱,也不好种。我们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跟他讲道理,但是他不听。”

07.jpg

为群众悉心服务,是徐大全和同事们的工作宗旨

  村民的不信任,没有让徐大全轻易放弃,他明白,想要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必须先让他们看到种植猕猴桃的可观效益。于是,他把自家的全部土地都用来种植猕猴桃,在收成之时,请全村的人前来观看。

  徐大全:“当时,我出钱雇村里的群众帮我采摘水果,帮我称秤、装车,让他们亲眼看见种猕猴桃是有很好经济收益的。他们一看我卖了不少钱,这才开始相信种植猕猴桃确实能挣钱。那个时候,猕猴桃的效益特别高,从地里收的果实,直接能卖到11元一斤。高峰时期,一亩地能收4000斤猕猴桃,按照10块钱一斤,一亩地的收入就能达到4万元。”

  看到红心猕猴桃的实际价值,乡亲们转变了观念,开始全村推广种植。那一年,猕猴桃丰收了,可是销路又成了难题,于是,徐大全又开始马不停蹄地为乡亲们谋划销路问题。

  徐大全:“我们村里又成立了一个农村合作社,由我来当社长,他们通过我来跟外面做水果营销的商家联系。我们合作社还开通了电商,让村里刚回来的年轻大学生负责在网上卖猕猴桃,并打造了专门的猕猴桃品牌——“炉坪春”。就这样,我们通过电商卖出去的猕猴桃,年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元。”

08.jpg

小村旧貌换新颜,如今,炉坪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合作社成立后,全村种植户当年就获得1000多万的收益,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对徐大全有了发自内心的信任,村里的猕猴桃产业越做越大。2014年,占地1000亩的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在炉坪村建立,村里种植的猕猴桃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远销法国、荷兰和新加坡等国,村民们的收入更高了。

  徐大全:“猕猴桃的出口标准要求很高,检测指标多达300多项,从种子到肥料,每一项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这个园区按照出口标准产出的猕猴桃,价格就比较贵了,能卖到25元一斤。”

  在徐大全的带领下,猕猴桃种植逐渐发展成为炉坪村的主导产业,原来以传统农业为生的乡亲们逐渐摆脱了贫困现状,朝着幸福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迈进。2020年5月,徐大全组织筹建的猕猴桃国际公园正式开园,成为川西平原的一个“网红”打卡地,推动了当地猕猴桃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徐大全:“这个猕猴桃国际公园应该是全国第一家,面积有2000亩,里面开设了民宿、农家乐等场所。我们按照4A景区的标准来打造,把猕猴桃园区变成了景区,目的就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09.jpg

永葆军人本色的“兵支书”(杨鸿摄)

  如今,随着炉坪新村的建立,这个川西平原的小村庄已经旧貌换新颜,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2年的6850元增长到4万多元,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又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射在美丽的川西平原。唱着这首《我是一个兵》,徐大全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小道上,回首担任村干部的17年人生岁月,虽然历经风雨,但也迎来金秋的收获。他感慨地说,在部队的经历虽然不长,但却深深磨炼了他的意志和品格,今后人生,他依然会坚守一名老兵的热血忠诚,继续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徐大全:“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要做的就是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回地方。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还要保持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服务群众的岗位上尽力尽责,带领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