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479名“兵支书”:闻令而动 战“疫”战“贫”
央广网3月16日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安顺军分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民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兵支书”、退役军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并利用“黔货出山进军营”项目将优质农产品销往军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3月,贵州省军区与地方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在退役军人中培塑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实施方案》,建立“应征入伍、部队服役、退伍回乡、创业发展”链条,按照“发现苗子、持续跟踪、推荐岗位、培养成才”的步骤,在退役军人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脱贫致富引路人。目前,安顺市 479名“兵支书”在带领村民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奋战在300多个同步小康村。
闻令而动 投身迎战
疫情发生后,安顺军分区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全区479名“兵支书”,整合9000余名退役军人组建支援服务队,迅速挺在阻击疫情蔓延的前沿。1月23日,省军区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安顺军分区立即利用“安顺民兵”APP及时发布动员令和倡议书,鼓励动员全体“兵支书”和民兵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我请求前往防控一线,请组织一定批准我”“冲在防疫第一线,咱们义不容辞”“我是兵支书,退伍不褪色,让我上战场”……“兵支书”纷纷向各级党组织递交请战书、决心书,他们主动承担起乡、村、组联防联控工作,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做到位,第一时间“封村”,发动民兵当好“守门员”,同时“兵支书”还主动担任“送菜员”、“专职司机”等角色,在抗疫战场上他们不怕流血、不怕吃苦受累、不怕埋没功绩,用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四铁”精神,诠释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保卫国家安全是军人的职责和使命,疫情来临,军人迎难而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近日,军队在贵州贫困地区援建的62所“八一爱民学校”学生,用2021件爱心作品致敬疫情防控一线官兵。在安顺,“兵支书”退伍不褪色、转岗不转志,他们仍保持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品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据了解,安顺479名“兵支书”所在村,无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安顺市军地实践中心,是培育“兵支书”的摇篮,由安顺军分区和市委宣传部共同创建,涵盖人文社科、农林牧渔、工业技术等方面的216名专家资源和50余个项目模块,平时为“兵支书”提供讲习宣讲、技能培训、项目对接等服务,是“兵支书”提升业务技能、拓展知识层面的有力平台。此次疫情来临,军地实践中心更加展现了自身抗疫“威力”:线上大数据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防疫专家的意见建议和防止疫情蔓延扩散的各类应急预案,“兵支书”足不出户便可以在线上掌握优质资源,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也同时坚定了他们“不破疫情终不还”的意志品质。
抢时间补损失 抓生产促脱贫
除草、挖地、烧草、栽种……,安顺市普定县韭黄村打油寨辉幺山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天有60个劳动力在忙农耕,我每天去地里看一眼,心里才踏实。”3月2日,普定县韭黄村党委书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杨守亮告诉记者,韭黄村现已完成800亩(含补天窗)除草、培土、追肥工作。目前,韭黄村韭黄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韭黄产量4200吨、产值1680余万元。
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从“战疫”到“战贫”……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无论是现役还是退役,中国军人总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以最果决的姿态出现在最恰当的位置,让党和国家放心、让老百姓安心!乡村的优秀退役军人,经过军地培训后,再择优任用推荐到村干部岗位上,他们既熟悉当地民情社情又有紧贴时代的发展思路,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和促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3月4日,省委主要领导在安顺市调研时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开足马力推进春耕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安顺军分区配合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开展返黔人员登记、体温检测以及详细个人信息登记6万余人,动员春节末离开人员安全返岗5000余人,带头戴口罩、勤洗手、抓生产,为各企业送去口罩、酒精等个人防护用品,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尽快复工。
在紫云县板当镇尅哨村,“兵支书”周鹏看着村里养殖合作社的小鸡一天天长大颇感欣慰,因为其中的收益联系着村里贫困户。带动他们脱贫,是周鹏心里最大的愿望。该合作社建成24个鸡舍已全部投产,投入2万羽小鸡。同样的还有板当镇同合村裕旺养殖合作社,在今年1月份该合作社卖了8000只鸡,纯利润就有16万元余元。两个合作社利润所得60%用于贫困户分红。“‘兵支书’有能力,讲道理,真心为我们考虑。跟着他们干,我们心里踏实。”说起“兵支书”,村民们竖起大拇指。
黔货出山进军营 拓展农产品供需链
安顺军分区按照省军区关于“黔货出山进军营”的工作部署,运用现代网络手段,线上线下两轮驱动,为“兵支书”干事创业搭建平台。2018年以来,安顺军分区通过创建军地实践中心、电商运营中心、研发“兵支书”APP、打造网上购物平台等方式,通盘整合军地优势资源,拓展销售渠道。
“把农产品销往军营,能解决村里面产品的销售问题。”在军地共建下,关岭县上关镇宜所村“兵支书”杨兵发动村民,通过军地实践中心电商运营平台,向外销售各类农产品,仅2019年就分给了全村33万元红利;普定县97个“兵支书”成立“君旗村企集团”,把韭黄、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项目,源源不断销往军营……
在调研各类优质农产品中,该军分区严格按照省军区制定的黔货出山进军营“1433”企业准入机制,即一个“黔货出山进军营”工作专班统筹,以军营超市(含APP)、部队食堂、准入企业、银行为四个实体,优先选取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役军人、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并对数量、质量、价格达到三保障的企业。在企业困难时,银行对具有“三保障”“三优先”的企业按“扶贫”+“拥军”的原则提供低息贷款。贵州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项目受益者,因疫情影响,该公司缺乏流动资金,难以复工复产,“黔货出山进军营”工作专班立即协调中国建设银行安顺支行贷款。
“……谢谢你购买了我家养的蜂蜜,这是爸爸妈妈从夜郎蜂业领回来的扶贫中蜂……”这是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仙马村贫困户杨祖荣女儿杨恩树的感谢信,通过“黔货出山进军营”项目,他们家的蜂蜜送进了军营中。
安顺军分区政委闫海介绍,已将西秀区金刺梨产品纳入保障航天中心和航母供需单,实现普定县6000亩韭黄定点供应,达成关岭牛年供2000头的需求协议。已实现普定韭黄、夜郎蜂蜜等品牌产品已销售全国多个省区市和驻京部队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