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力量丨武汉隔离点的故事:脱下军装是老兵,穿上防护服是战士!
一
我在部队服役20多年,是军队培养的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相关工作14年,曾任解放军第421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
2019年,因受之前在训练中落下的腰伤困扰,我递交了自主择业报告。在尝试创业的同时,我也在某民营医疗集团的一家分院任副院长,并负责心理工作。
2020年2月13日,集团总部发布紧急动员令,征召援鄂医务工作者。我是广州地区100多名应征者中,第一个报名的。
其实,疫情刚开始不久,我和许多心理界同行、战友就自发参加了“强军网”的“新冠疫情心理服务队”等活动,承担疫情中的后方热线接听工作,先是服务部队官兵,后续也接听方舱医院、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来电。此外,我还参加了广州市妇联的疫情心理服务,武汉市妇联的线上授课等。
集团请战的人很多, 不到一天时间,2672人报名出征。很荣幸,我入选了,且是其中唯一的心理医生。2月18日,集团安排我为200名援鄂医护人员线上授课《援鄂前的心理准备》。19日,我们在上海集团总部集结,分组、受训;20日上午,乘坐民航专机携带100立方米的保障物资,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
二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来武汉?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只是觉得,退役军人依然是战士,战士的使命就是冲锋!
按计划,我在“方舱组”。这批医护人员中,只有50人被安排到方舱医院,其余的都在各个区的隔离点。我想,去不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方舱医院工作也算战斗前沿了。
计划没有变化快。到武汉后,按指挥部统一部署,50名原本要独立承接一个方舱医院的骨干,被重新分成10组,接管武昌区10个隔离点的工作。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坚决服从!
我所在的隔离点设在一家快捷酒店。我是该隔离点医疗队的负责人,除我之外,还配备有1名临床医生、3名护士。
进入隔离点后,医疗队首次查房
出发前,我通过自己创办的“众心”心理服务公众号,组织军地心理专家组成心理援助后备队,为在前线隔离人员和医护人员等提供心理服务。
三
隔离点医疗队的主要职责是:设置隔离区、缓冲区、安全区,洁净通道、污染通道等;负责隔离人员的医学管理、对外协调,进行医疗知识宣传,安排接送、转诊调度以及日常起居照顾;负责密切接触者的接收与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负责发热人员转院、环境消毒;负责隔离点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及生理、心理健康维护等。
21日,一进隔离点,我们就开始布置“三区两道”,全面消杀。穿上防护服,行动笨拙,气氛也紧张起来。
2020年2月21日,医疗队进行消杀工作
我们这个隔离点工作人员少,送餐、保洁等都由医疗队负责。那天午餐还没吃完,就接到通知,要配合武汉疾控中心对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这项工作,感染风险较高。
队员里,2名“80后”、2名“95后”,我难免有些担心,千叮咛、万嘱咐,交代大家一定做好防护。还好,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晚上,我们一鼓作气,进行病史采集、病例建档工作。
因为被要求集中隔离,一些人难免心情复杂。一位大姐抱怨说:“之前我们得病,但现在好了。集中隔离,谁知道谁带着病毒啊?再被感染,就麻烦了。”
量体温的时候,有人说:“我肯定没发烧,不用量。”
面对这种情况,我要求队员同理、共情,理解他们的心境和处境,并连夜分析他们的心情、状态,拟定方案以便积极应对。
四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在相关4个楼层每层安排一名主管护士,建立微信群,隔离人员能入群的就入群,不愿入群的单独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我直接负责。
很快,“6楼小可爱群”“7楼最亮星星群”“8楼加油必胜群”“9楼尖子班群”迅速建立起来,大家在群里彼此问候,相互鼓励,热闹得很。
我一一打电话通知入群,得知907房间里入住的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一再表示,自己已经好了,不想给我们添麻烦。我说,您替我们着想,很善解人意,但眼下安心隔离就是对抗疫大局的最好贡献。我还说,您也是医务工作者,经验、知识比普通人丰富,其实在这里也可以发挥作用。就这样,她劲头足了,成为群里的骨干,积极协助我们开展工作。
我们很快和隔离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们一再对我们表示感谢,还主动和我们交流、给我们拍照,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
我总觉得,在隔离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天来,曾经深夜起床接诊,安抚情绪激动的大姐,给面临高考的学生送去鼓励,为过生日的大爷奉上小蛋糕,为独孤的老人找到确诊老伴的下落……这些点点滴滴,是我宝贵的记忆,也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五
时间过得很快。3月5日,我们隔离点取得第一阶段胜利——隔离人员全部解除隔离。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出房间、走出酒店,我们心里特别欣慰。告别的话来不及多说,我们赶紧对所有房间进行整理、打扫、消杀……为下一批隔离人员的到来做好准备。
我们的防护服上,每天都写有不同的鼓励话语。记得第一天,我郑重写下“请安心,我们全天在线守护您”。3月5日,我写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2020年3月6日,王允个与当地安保志愿者,在隔离点门口为武汉夜景点赞——愿我的微光,照亮你的夜空
说起雷锋,我要感谢在隔离点和我们共同战斗的本地志愿者。有一位小伙子,沉默寡言,略显木讷,主动来当保安员。因为防护严密,直到现在,我也不确定他长什么样,但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认真和热心。还有,我们房间里的方便面、牛奶等,都是各地捐赠的。
在灾难中,总有令人难忘的光和热。
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开始有方舱医院关闭,而在这个阶段,隔离点要继续发挥集中观察的作用,我们后续的任务可能更重——这里,就是我们坚守的战位!
2020年3月5日,隔离点工作人员合影
(作者:王允个,《军嫂》杂志社特聘心理专家、广州退役女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