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力量丨一家三口同战“疫 ”,一名军嫂的 “三八”节感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很多军嫂没有缺席

有的送丈夫出征

有的冲在战“疫”最前沿

有的坚守在后方

军嫂鹿红芹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丈夫很早就投入战“疫”

同为退役军人的女儿也坚守在战“疫”岗位上

2020年2月下旬,鹿红芹随单位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节日

她写下了一篇发自内心的感悟

虽然简短,同样蕴含着“她力量”


  鹿红芹,河北保定人,1973年5月出生,1987年11月入伍,2013年自主择业,现供职于某医疗机构。

  2020年3月8日上午,刚下夜班的我准备整理一天的工作日志,突然窗外传来一首《当兵的历史》。听着熟悉而久违的歌声,我顿时热血沸腾!往事如烟。转眼间,脱下军装已有7年,昔日唱着嘹亮的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投入火热的训练……原来,军人的印记一直深刻于心。

  2013年,我自主择业来到北京,就职于某医疗机构,结束了与爱人长达近20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日子在平淡忙碌中度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打破了我们一家三口平静的生活。

01.jpg

2009年,鹿红芹一家留影

  得知单位组织援鄂医疗队,我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要求到疫情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时,爱人奋战在北京疫情防控一线,女儿坚守在广州海关抗疫岗位上,80多岁的老母亲因脑血栓卧床不起……困难和风险,确实摆在面前。但我顾不得多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医务工作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应该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踏上武汉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严肃的气氛。望着大街上屈指可数的路人、急驰而去的救护车、匆匆而来的救援车,想到有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有的倒在岗位上,想着每天盼着我回家的老母亲,以及乖巧懂事的女儿和深爱我的老公,我的心里突然又有些忐忑。我为疫情的严峻性而忧,也为自己能否胜任重担而不安。

  我和7名同事主要负责东西湖区隔离点的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治愈病人医学观察等工作。100多名人员中,不排除隐性感染者,风险还是挺大的。

  我们每天穿上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逐一查房,了解隔离人员的情况。结束工作脱下防护服,贴身衣服全被汗水浸透。工作繁重、体力透支、心情压抑,这些并没有压垮我,反而激起我的斗志,促使我调整心态,去迎接每一天新的挑战。

02.jpg

鹿红芹在隔离点呵护出生仅26天的密切接触者

  作为单位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志、老党员,我总是冲在前面。至今,我所在的隔离点未发生一起交叉感染。

  武汉的天晴了,樱花绽放了。病房里,当欢声笑语与《当兵的历史》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

  我想,今天是我一生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03.jpg

04.jpg

  (图片由作者提供,或为《军嫂》杂志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