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辉映下战疫一线的“她”,最美!
在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无数个“她”仍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或是救治者、科研者,或是建设者、组织者,又或是协调者、志愿者,在这场战役中,都贡献着不可或缺的战疫“她力量”。
我有抗非典经验,我上!
转业前作为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传染科的护士长,何继英曾参加过2003年抗非典疫情。“想到自己转业前是一名传染科的护士长,曾经还参加抗击非典,我认为我有经验、更有责任参加到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
2019年5月,何继英从广州市城管局转到黄埔区联和街城管执法队。她在联和街工作的时间,至今还不满一年。而当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联和街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项小组,何继英就在街道工作群主动请缨,请求加入抗疫一线的入户核查工作。
入户核查小组的工作基本是连轴转:通常早上8点后出门核查,返回单位就开始录入数据上报情况,有时中午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有时下午5点多可能突然接到社区上报有可疑病例,入户核查小组就要迅速上门核查。
按照社区分工,何继英负责的是“重点人群的回访”,如湖北返穗人员、可疑病例、发烧者等。她反复说:“我个人没什么(好说),现在我们一个团队,我们的心拧成一股坚强力量驱除疫魔。”
退役女军医带队鏖战“疫”线
刚刚在2019年自主择业到广州市的军转干部王允个是国家军队系统首批心理治疗师,参加过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多次遂行部队参与演习、比武等军事任务。此次就职单位美年大健康组织医疗队支援湖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她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并随援鄂医疗队于2月20日到武汉。医疗队统一由国家医疗队统管,21日进驻武汉丁字桥隔离点,全面负责隔离点医疗工作。
一线任务已是相当繁重,王允个还利用休息时间,发挥心理咨询与指导专业特长,联络组织广州军地专家组成心理援助队伍,线上支持需要心理疏导的隔离人员、医护人员,提供热线服务,并为武汉市妇联、武汉市铁路团委等单位提供线上心理讲座的志愿服务。
你逆行援汉,我职守羊城
“什么时候出发?”“现在”“孩子怎么办?”……
1月29日凌晨4点,某部队药品仪器监督检验站工程师老彭收到了部队开赴武汉火神山医院支援的任务,按要求当天要完成人员集结并开展防护专项培训工作。而老彭的妻子,作为负责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一名退役军人——越秀区市场监管局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督管理科的程小燕在交代好8岁孩子如何加热饭菜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后,也投身到抗“疫”的战场上。
在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监管是重中之重。春节前,程小燕和同事对辖区药店重点防护物资的进货渠道、储存情况、是否哄抬物价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针对防控疫情热销紧俏药品、医疗器械及时做好抽检,保障疫情防控药品质量安全,确保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不流入假冒伪劣产品。
由于夫妻都在疫情防控一线,“没给儿子好好做一顿饭,心里有一点亏欠”,但程小燕知道:疫情面前,“若有召,召必回”,退役军人必须冲在第一线。
90后显担当,火线入党
刘会杰,是驻穗部队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一名90后的年轻护师。2月13日,她奔赴武汉,在当地医院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护理工作中,与另外2名护士负责支援医院感染科内54名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
尽管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工作就是6、7小时,里衣都湿透了,但每天朝夕相处、与患者建立起如同亲人的情谊,让她们“忘记”了身体承受着的劳累辛苦。
一位年过八旬的患者独自在医院治疗,一度因情绪极不稳定,拒绝接受治疗,强烈要求出院回家。“老太太,由于疫情治疗需要,家人没有办法前来陪伴您,但我们医护人员会医治照顾好您,待您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刘会杰和同事们柔声劝说,还帮助老太太与家人视频通话。最后患者情绪平静,并积极接受治疗,目前病情平稳。
20天来,经过全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54名患者中大部分病情已明显好转。在紧张的疫情防控前线工作中,刘会杰坚定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并被批准火线入党。
“妈妈,你穿得好像个宇航员啊”
王盛兰是一名军嫂,是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她的丈夫从海军部队转业到海珠区工作,主动请缨到梅州市丰顺县参加扶贫工作,今年刚完成扶贫任务回到单位工作。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王盛兰毫不犹豫地向单位党组织提交申请,主动承担广州南站及周边疑似病人的转运和收治工作。她的丈夫则请战参加全脱产党员突击队,下沉到街道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大年初三傍晚,还没吃得上午饭的王盛兰,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出诊回到办公室,想起多日没见到女儿,顾不上吃饭便争取时间与女儿视频。当视频连接上的瞬间,女儿的表情有些迟疑,说:“妈妈,你穿得像个宇航员,我差点没认出来。妈妈,我在家很听话,你要保护好自己,我们在家等你回来.......”
还没和女儿说上几句话,王盛兰又接到急救任务,匆匆挂断了视频。为了给妈妈加油打气,女儿写下了作文《勇敢的妈妈》送给妈妈,希望妈妈能够安心工作,早日战胜病毒凯旋归来。
原来妈妈才是英雄
“亲爱的妈妈,最近在武汉还好吗?……是不是很辛苦?”
“最近有hen多shu shu阿yi来我们家看我们关心我们,真开心!我的学习你放心吧……”
这是支援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护师赵瑞芳第一次收到读一年级的儿子写给自己的信。看着那一行行工整又稚嫩的字迹,她禁不住流下眼泪。
赵瑞芳是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护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7岁,小的还不满周岁。由于与丈夫经常聚少离多,她只能让已七十多岁的父母帮忙照看孩子。在她到达武汉后不久,儿子的学校开始网上察看学生在家情况和网上辅导。由于老人不会用电脑,这让远在武汉的赵瑞芳放心不下,怕耽误儿子的学习。
让赵瑞芳想不到的是,儿子所在的荔湾区西朗小学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安排了同住一个小区的吴晓菊老师上门帮助,并进行辅导。班主任老师还把王辰昊作为“一对一”帮扶对象,每天都会打电话了解情况。不仅如此,学校少先队还发动同学们绘制手抄报,摄制“童心战‘疫’”微视频发给王辰昊,为他和身在一线的妈妈点赞、加油!
对此,赵瑞芳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这么多人关心支持我们一线医护人员,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