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逝世,去世几天前还为疫情捐款

  【编辑/申伊妮 统筹/王梅梅】2月23日晚,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享年94岁。

  唐光友这一生认准了一个理儿“多为群众做好事,少给组织添麻烦”。他也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临终前,他仍不愿住院占用床位,并把家里所有现金捐出,仅退休后累计捐款就超过110万,去世后,按照老人遗愿,他的遗体捐赠用于医学研究。

20200303154321.png

唐光友(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先后受到三代国家领导人接见

  唐光友1926年出生于丹江口市一个农民家庭。家中9口人,父亲和两个兄长惨遭兵匪杀害,母亲一人带着他们长大。他7岁干农活,受尽人间苦难。

  1949年3月,他正式参军入伍,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9次,1979年被原武汉军区评为“雷锋式干部”,1984年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人民公仆、老兵楷模”荣誉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唐光友曾先后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接见。1985年离休后,他被授予“荆楚雷锋传人”“感动荆楚十大杰出老人”“新时代最美咸宁人”称号。

  2019年国庆前夕,唐光友还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农民的孩子,我的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培养。”

  仅离休后捐款超110万元

  1959年,襄阳发生水灾,唐光友冲进咆哮的洪水抢救群众,被授予“抗洪模范”;1974年,生产队仓库失火,他带头冲进去救火,肩部被倒塌的屋梁砸伤。

  1963年,襄阳程河地区发生水灾,他仅有130元积蓄,却拿出100元捐给灾区。1975年,他在武昌县蹲点,生产队修建粮仓缺少资金,他捐款200元。1976年唐山地震,他寄去200元,灾区把钱退回,他就上交100元党费。1981年,听说国家出现财政赤字,他拿出全部积蓄和给女儿办婚事的钱凑成1000元捐献。当钱被退回时,他又认购了1000元国库券,是当年咸宁个人认购国库券的第一人。

  几十年来,他先后资助过近百户贫困群众,为7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据媒体报道,咸宁干休所有一份特别档案,里面有唐光友的捐献记录。几乎年年都有。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3000元,交特殊党费3000元;2012年,交特殊党费10万元,向党的十八大献礼;2017年,党的十九大,捐款10万元;2018年10月,向国庆节献礼,捐款10万元……

  “仅离休以后,唐老的历年捐款已超过110万元。”咸宁干休所所长陈金龙说。

  咸宁最年长捐遗志愿者

  “我这一生,是党和人民给的。活着,为党和人民做得还太少,心里很不安;死了,把遗体献给医学事业。”

  1985年,他被确诊为食道癌,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3年。顽强的唐光友用意志和癌症斗争,生命又延续了35年,专家说他创造了同类病例生存的奇迹。受此启发,2013年4月,唐光友提出申请捐献遗体作为医学研究,帮助身患癌症的人。他也成为咸宁最年长捐遗志愿者。

  2019年12月下旬,唐光友病情严重,咸宁军分区将他转到武汉中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但唐光友一直要求出院,不要占用医疗资源,不给组织添麻烦。

  1月9日,病情稍加好转,他就坚持要求出院回咸宁。他几次谢绝干休所和咸宁军分区领导的劝说,不去医院住院,要求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防疫一线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唐光友依然心系疫情,2月17日唐光友将家中所有现金共11800元汇给咸宁市慈善会。

  2月23日晚,唐光友去世,按照他生前遗愿,遗体已于当晚捐赠给咸宁市红十字会,以供医学研究。

  不让子女占一丁点光

  唐光友一生清贫,生病退休后,子女们都不在身边,省军区准备让唐光友到武汉休养,把女儿调到他身边。他谢绝了:“不能因为我是模范就搞特殊。武汉不进,女儿不调。”

  虽然唐光友是国家干部,但他的子女没有沾过一丁点的光,他的大儿子建国当兵复员,他找到安置办,推荐儿子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宜昌当铁路检修工,天天爬山越岭,巡查线路。

  二儿子建江高中毕业后,他动员儿子去新疆支边,后来参军复员后在宜昌当电力工人。

  小儿子建海,当兵复员后在咸宁保险公司干外勤,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014年不幸因车祸去世。

  女儿建辉,下乡两年后招工到咸宁方向机厂当磨工。

  他给家人约法三章:私事不准用公家车;用药不准超标准;生活上不准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解放军日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央视军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