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七星关区2万多退役军人抗“疫”线上续写军人使命

  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19日电(张忠应)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七星关区,广大退役军人发扬“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传统,积极参与到当前的疫情防控战疫中来,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奋不顾身的身影。

01.jpg

  若有战,召必回!

  1月24日,大年除夕,疫情暴发。

  取消春节假期,所有干部职工返岗,全力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

  回乡过年的七星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曙接到区委、区政府的指令后,刻不容缓,立即放弃与亲人的团聚,从老家桐梓县火速驱车赶往七星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下午3点20分,梁曙返回到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办公室,他没顾及休息,就立即通知局党组班子成员召开紧急会,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周密安排部署了区、乡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

  梁曙,1990年12月参军入伍,2001年退役,安置到贵州省委政法委工作。在部队,保家卫国是他无悔的青春记忆。离开部队,对他而言只是战场的转移,无论身在何处,依然会保持军人的本色,发扬军队作风,敢打敢拼,面对任何困难敢于亮剑!

  2015年,脱贫攻坚号角响彻贵州大地,中共贵州省委决定从省直机关抽派100余名优秀干部到贫困落后的乡村任“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梁曙主动请缨!要到边远山区去驻村,去参加脱贫攻坚战。2015年7月28日,他带着特有的使命,满怀贵州省委、省政府寄予的希望,背上行囊,走出省直机关,迅速赶到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彝族乡茨竹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期间,他把自己当茨竹人,把田坎乡视为自己的故乡,跋山涉水,真蹲实驻,在茨竹村留下了他厚实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由于驻村工作突出,2016年7月份,梁曙被任命为田坎乡党委书记。从2015年到2018年,梁曙扎根田坎山乡近4年,一双球鞋,一身迷彩服,一本日记本,大山深处,只要有住户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亲切地称他为 “泥腿书记”、“亲民书记”。2019年1月12日,梁曙又被任命为七星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书记、局长。在退役军人事务岗位上,梁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去续写着军人的使命,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2019年,梁曙荣获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02.jpg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梁曙认真落实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调度全区所有退役军人全力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梁局,你又来了,今天要跑多少个检查点!”

  “跑不了几个,田坎距毕节110分里,今天要是能把吉、普、龙一线跑完就好了!”

  1月30日,在普宜镇木窝村疫情防控关卡上,退役军人马壮正的一句问语,梁曙微微的笑了笑,便这样答复道。

  疫情防控,梁曙每天不是安排部署退役军人事务局疫情防控工作,就是深入到乡镇督导区、乡两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从大年除夕至今,没有回过一次家,也没好好的休息过一晚上,始终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送温暖 战“疫”线!

  “疫情防控,正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作为军人,我愿意加疫情防控入志愿服务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七星关区2万多退役军人响应区委、政府的号召,主动请缨,纷纷递交抗“疫”请战书,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的时刻,通过微信群、QQ群捐钱捐物,攻艰克难,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1987年西藏53旅退伍老兵群体筹集来10000多元资金,费尽心力换成180余箱泡面、80余件水,由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送到各乡镇疫情检查点上。到2月19日为止,全区共有2044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者参加疫情防控,共募集捐赠资金3万多元,购买医疗物资口罩10520个,消毒液830斤,酒精800斤,矿泉水、牛奶、方便面、水果、红牛等物资1071件,并送到了抗“疫”一线。

  截至今日,退役军人事务局带领退役军人代表,已将退役军人自愿服务队捐赠的全部爱心物资一车车的送到全区各疫情防控检查点上。有很多退伍老兵,家庭并不宽裕,但是依然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是军人,战必胜!

  “老乡,当前疫情严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配合工作,不要外出了”,在七星关区普宜木窝村疫情防控战疫一线,退役军人马壮正每天都戴着“志愿者”红袖标这样劝退群众。

  “我一点也不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的宗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更应该挺身而出,展现军人本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大年初一开始,马壮正就坚守在疫情防控前沿。白天,他深入家家户户做好人员排查登记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晚上继续坚持夜间值班。

  防止疫情蔓延,大新桥街道聂绍永、聂鸣祥、王光友、宋仕均4名退役军人主动请战,要求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阻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4名退役军人均是979年3月5日一起远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某部队当兵。脱下军装的他们,原本不用冲在第一线,但是曾经作为军人的铮铮誓言促使他们第一时间加入抗疫一线。

  “我是党员,更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宋仕均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党员,今年党龄10年的他在疫情面前,践行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誓言,主动承担起社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倡议书,张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类宣传资料,细心提醒社区居民做好隔离、戴好口罩,加强自我防控意识。

  “赵哥,今年还打算出去打工吗?去年打工的收入是多少啊?来,我帮你算下账。”清水铺镇橙满园村驻村干部陈茜从包里拿出本子和笔,边问边在纸上写着画着。

  “你在外面打工一个月4000元的收入,一个月房租200、水电费150、生活费800、其他零用500……”

  “4000减200减150减800……这样一算下来,你一年打工的收入也没剩多少了。”

  陈茜帮赵哥算好收入账,让赵哥在脱贫路上少走弯路。陈茜还拿他同村的李哥家作比较,说去年李哥家两口子都在家,光是种的柑橘、橙子就收入了好几万,既照顾了家庭,又赚了钱。你家种的果园比他家还大,今年不出门,把果园打理好,别说脱贫了,简直就是奔小康了。

  陈茜是区民政局女党员、退伍军人,她称呼的赵哥,就是村里的贫困户赵映祥。疫情发生后,他没有在家与亲人团聚,而是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坚守疫情一线,没有休息过。现她正带领众乡亲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工作。

  “张婶,村里成立了一个蔬菜种植的合作社,你愿意把你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统一种植蔬菜吗?你看下,加入合作社,你可以来合作社打工,既可以领到工资,还可以分红…… 区民政局派到清水铺镇驻村的“第一书记”杨孝雄,也是一名退伍老兵,2月16日,他带领村干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没有忘记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挨家挨户的去帮助未脱贫户规划脱贫路线。

  类似吴伟,聂绍永、聂鸣祥、王光友、宋仕均这样的退役军人,七星关区举不胜举。

  目前,全区有2000多名退役军人奋战在抗“疫”和脱贫攻坚一线,做到疫情防控与上班工作、脱贫攻坚驻村帮扶都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