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红色思政情景剧《马兰花开》试演暨军青恳谈会举行

日前,由浙江省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活动管理中心主办的红色思政情景剧《马兰花开——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试演暨军青恳谈会在杭州军休大厦举行。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树人学院崇德书院等高校师生代表以及由军休干部、高校学生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职团队,杭州电视台及中心相关领导等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从真实故事到舞台艺术——历史深处的精神瑰宝

真实再现,军休干部事迹成为红色剧本“活素材”。原创红色思政情景剧《马兰花开——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以杭州军休干部、“两弹一星”研究员孙振锄为原型,采用回顾式叙事方式,讲述孙振锄用“隐姓埋名”的坚守扎根戈壁,成就惊天动地伟大事业的经历,生动再现以孙老为代表的“马兰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为祖国国防奉献一生的奋斗历程,深刻诠释“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高校协同,让红色故事“青年化”表达。此次活动是中心积极推进“红动钱潮”校际思政教育合作共建项目的又一创新成果。通过“银青”跨代协同,创新打造红色底本,实现红色精神的内化与传承。“我们用‘思政艺术’指引红色戏剧创作。非科班出身的军休干部和高校学生共同演绎,老兵用生命阅历注入角色,以使命担当弘扬红色文化;青年用热忱演绎坚定信仰,以行动实践锤炼品格。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跨代碰撞,将内心的感动和思考转化为正能量,让红色精神在情感共鸣中自然流淌。”军休艺术团团长刘继红表示。

市军休活动管理中心主任、剧目主创韩冰带领编创团队历时数月,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多次走访曾参与“两弹一星”工程科研工作的军休干部,倾听他们扎根戈壁、刻苦科研、为祖国国防奉献一生的故事。“红色军休文化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始终为立德树人提供着不竭的精神滋养。我们在《浙江百名军休干部口述历史》的基础上,将军休干部的故事搬上舞台、送进校园,是推动红色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播中发展的积极实践。通过鲜活的素材、鲜红的形象、鲜明的信仰,让红色故事‘活’在学生心中,让厚重历史焕发新时代感染力。”韩冰介绍。

从舞台到校园——马兰精神在面对面交流中“活”起来

九月的浙江大学,秋高气爽。演出前夕,在青年大学生们的簇拥下,军休干部孙振锄走进浙江大学马兰精神教育基地。一路上,年近九旬的孙老与同学们分享在马兰基地的点点滴滴,他说:“我很骄傲,在戈壁滩上,我和同事们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事。当‘祖国需要’化成一种动力时,你的眼里不会再有飞沙走石,只有一个个精准测量的数据。”从舞台上的“马兰人”到现实中的讲述者,孙老以朴实的语言回忆戈壁岁月,与莘莘学子对话青春、畅谈理想,让“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涵可触可感。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老师评价:“这种‘剧情+实地+对话’的模式,打破了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深深扎根。”

从共演到共鸣——红色思政实现“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马兰花开——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正式亮相。活动通过“观短片+赏剧目+谈感悟”的多维形式,构建“信仰的丰碑”沉浸式思政课堂。孙振锄的口述历史短片率先铺垫情感基调,随后演员们用真挚表演带领观众重回激情岁月,生动再现老一辈国防工作者的崇高精神。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场青春的对话。它以艺术的方式激活历史,以共情的方式连接代际。

在军青恳谈环节,军休干部与高校师生代表围绕剧目及马兰精神展开热烈讨论。主演代表、饰演老年孙振锄的军休干部孙伟力坦言,“这部剧不仅是个人奉献的缩影,更是一代代中国军人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保家卫国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的战位在哪里,军人的职责都是一样的。”

第一次参加红色情景剧演出,浙江树人学院的同学们非常激动,“我们从‘旁观者’变成‘故事讲述者、精神传播者’。这种角色转变带来的使命感,是任何一堂理论课都无法给予的。”

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石大杭认为:“如何让马兰精神成为思政‘活教材’,是我们浙大马兰工作室的重要课题。这部红色思政情景剧的创排让我们看到马兰精神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和我们马兰工作室的理念不谋而合。”

浙江工商大学校艺术团太阳剧社的学生魏颖颖谈及体会时表示,这部剧让我看到“传承”最生动的样子。军休干部和大学生同台演出,“银发”与“青春”的碰撞,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精神从未断层。作为学生,我们不仅是听故事的人,更应该是接力故事的下一棒。我们必将铭记这份感动,传承这份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践行“祖国需要就是我方向”的担当,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向祖国努力交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合格答卷。

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讲师胡子恒认为,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让“红色传承”化于平实的语境,在宏大叙事中找“小故事”“小切口”,让年轻人从“不信”,到“可信”,再到“坚信”。这是新时代红色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方向。

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创排情景剧,用‘青言青语’重构红色故事,让历史从书本走向舞台,让同学们从‘化他为我’到‘化我为他’,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血脉、化为青年心中的信仰。”

从“进校园”到“融校园”——持续点燃红色军休“传承薪火”

杭州市军休活动管理中心自启动“红动钱潮”思政教育合作共建项目以来,持续深化“红色思政进校园”实践,走进浙江大学等地方高校、武警士官学校等部队院校,聚焦创新引领,通过红色微课、剧本杀、情景剧等多元载体,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活用军休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思政教育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

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深化“理论讲授+情景体验+实践感悟”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红色资源+院校思政”的育人新路径,打造更具黏性、更富感染力的思政金课,为新时代红色思政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杭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