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坚持问题导向 打造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

为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四川省积极推进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指导鼓励各地通过机制创新、业务重塑,围绕认证、垫付、结算、监管4个关键环节,探索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鉴性的实践经验,把传统纸质发票报销模式转变成线上实时结算,减少优抚对象跑动,切实提升其尊崇感和获得感。

精准识别认证。建立优抚对象数据库,采用脱敏共享和开放身份认证接口两种方式与定点医疗机构搭建数据桥梁。优抚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挂号时,优先根据姓名、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自动调取数据库内容,识别优抚身份,实现免排队、“绿色通道”等优先服务。结算时再次调取优抚人员身份进行核验,确保识别准确率达100%。

明确垫付主体。摒弃传统纸质报销模式,建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互信机制,各地与50多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费用,凭电子票据和结算清单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报销,医疗补助资金实现公对公转账。优抚对象垫付压力、工作人员核验压力、资金监管压力得到极大缓解。

优化结算方式。提供人员类别、报销比例和计算方式,基于医保结算数据,按照末端报销原则进行二次结算。都江堰市采用模块链接技术,共享身份认证、医疗记录、医保报销数据,实现跨部门结算。宜宾市、青神县等地超前规划,通过统一报销比例、挂载功能的方式扫清“一站式”服务在标准和技术上的障碍。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升级HIS系统,定制化开发结算流程和页面,实现费用在医疗机构结算。

强化资金监管。建立数据核验机制。线上强化省、市、县三级数据纵向数据共享,人社、公安、民政等部门横向数据比对,提升数据精准性。线下同步实施年度身份核验,确保“人、证、待遇”三匹配。建立监管巡查机制。会同医保、财政等部门对优抚对象门诊、住院情况、优抚资金流向进行抽检核查,确保数据可靠、风险可控、资金可查。

四川省推行的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服务目前已补助资金700余万元,惠及超5000名优抚对象,实现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清零,业务办结时间从15个工作日以上大幅缩减至1分钟以内,优抚对象无需提供纸质票据,切实感受到“数据多跑路、尊崇看得见”的优质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