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退役军人志愿者迎“风”向前,温暖守“沪”
9月16日早晨7时30分,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沪上退役军人志愿者充分发挥“若有战,召必回”的责任担当,勇挑重担,迎“风”向前,科学有序参与防汛防台工作,筑牢安全“堤坝”,全力以赴打好台风“防御战”。
“十八罗汉”召即回
在浦东新区大团镇有一支“红色铁军”突击队,2023年正式成立,由30名成员构成,每一位都是不超过40周岁的退役军人,本次参加抗台风的有18名男队员,被大家称为“十八罗汉”。
“阿公,马上要刮台风了,我们接您去村委会住一晚。”在接到转移安置的任务后,“红色铁军”突击队和团新村委会工作人员、民警等迅速行动,挨家挨户地敲门劝导,帮助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安全转移,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心理安抚。从9月15日至16日凌晨2时,在连续遭遇强降雨的情况下,突击队紧急组织村域内10个组、141名村民连夜撤离。
9月16日一大早,突击队员们又接到新任务,协助电力公司排除险情,当晚,队员们和电力公司一起排查每一处险情,成为一个不眠夜。面对肆虐的台风和暴雨,他们迅速响应,紧急集结,无畏地冲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退役不褪色’,我们依然是人民的守护者。”突击队员们表示。
“贤之兵”逆风而上
9月15日上午8时起,奉贤区海湾镇退役军人志愿者协助辖区撤离点居民安全转移至附近安置点,并做好安置点设施设备、消防安全、物资保障等工作。
奉贤区“贤之兵”志愿服务大队紧急召开台风防御工作部署会议,落实防范避险措施,严格值班值守。台风过后,志愿者们深入辖区,排隐患、疏障碍、除险情、保畅通,以军人担当筑牢“硬核”屏障。
金汇镇百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投入到紧张的抗台防汛工作中。累计巡查小区296处、检查人防工程明沟和水泵122处,对区域内倒伏树木和积水道路进行及时处置和抢修,在风雨中彰显使命担当,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青村镇退役军人志愿者、红星居委会“兵支书”秦凤组织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奔赴一线,以每人负责若干个下水井口的方式,徒手清理落叶及垃圾。台风下,不惧风雨、不怕脏和累,有效缓解了道路积水状况。
卸下戎装志不改
“阿婆,马上要刮台风了,一定要关好门窗,这是我的电话,遇到困难可以第一时间告诉我。”保钧德是青浦区徐泾镇蟠龙居委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在台风来临前,他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与队员配合居委会班子和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检索后,罗列出一份辖区内的高龄老人名单,挨家挨户提醒居民做好防范措施。重点关照高龄孤寡老人群体,明确老人们都已知晓台风登陆的消息及居委会具体电话。保钧德与队员们认真负责开展细致入微的服务,让社区居民深感安心。
“面对此次台风,蟠龙居委会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志愿者第一时间集结到位,协助社区开展防灾抗台工作,对社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巡查,对辖区内重点人群进行细致排摸,宣传安全避险知识,提供必要帮助,确保防汛通知到每户、覆盖到社区每处,保障居民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钧德说。
台风登陆后,保钧德冲在了救援的第一线。冒着狂风暴雨,他与队员及时清理倾倒在道路上的树木,众人合力锯断庞大树枝,全力移除倾倒树木,确保道路畅通,避免出现次生隐患。在小区一处低洼地带,雨水出现倒灌,他带着队员立即前往现场巡查,采取抽水措施,及时对积水进行处理。
在这次防汛抗台行动中,保钧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退役军人的风采和担当精神,赢得了居民的尊敬和赞誉。面对大家竖起的大拇指,他说:“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会始终冲锋在前,筑起防汛抗台的安全屏障。虽然我已经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本色和担当永远不会改变,只要国家和社会有需要,我就会挺身而出,作出更多的贡献!”
送菜上门,温暖守护
风雨中,徐汇区康健街道退役军人志愿者协助居委会干部通过电话、上门等形式,逐一对辖区内体弱多病的老人进行联系,开展关心关爱服务,了解老人居家安全、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用医配药需求等,劝导大家尽量不要出门,确保老人居家安全得到保障。
在得知老人们吃饭出现困难后,康健街道服务办点对点排摸25个居委,将所有情况汇总,协调辖区内4家社区食堂,做好备餐工作。街道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不顾风雨交加地穿梭于各个小区,将一盒盒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饭菜亲手送到老人手中。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不仅解决老人们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和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深切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