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沂蒙精神”《红石崮》赴京演出
9月9日,一场汇聚沂蒙大地深情厚谊与革命光辉的红色舞台剧《红石崮》登陆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向首都观众展现了沂蒙精神的伟大与深厚。
由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创作的红色舞台剧《红石崮》,基于发生在该县的六个真实红色故事创作而成,分六个篇章,用一线穿珍珠的艺术手法,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和大众日报社在王庄成立;云头峪老百姓舍命护卫《大众日报》;农民刘洪秀和妻子杨凤琴坚守信念与山东省“第一面党旗”共存亡;中共夏蔚区委书记武善桐为掩护百姓和八路军伤员抱鬼子跳悬崖;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妇女干部陈若克和刚出生二十天的女儿在沂水城英勇就义;八路军侦察员郭伍士受伤后被红嫂祖秀莲相救,郭伍士千里寻母,二人结下母子情缘生死相守等故事搬上了舞台,展现了沂水人民坚忍不拔、忠诚无畏,红色文化崇高神圣、坚如磐石,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万古长青、永恒不败这一重大主题。
该剧以“红石崮”为象征,寓意着沂蒙人民坚如磐石的信仰与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舞台艺术形式呈现红色文化的魅力。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观众在泪水与掌声中,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力量与温度。
沂水县是著名革命老区、沂蒙精神主要发祥地之一、“沂蒙红嫂”的故乡,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诞生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地、《大众日报》创刊地,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3万多人参军、4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3900多名烈士血洒疆场,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红石崮》在京专场演出,不仅吸引了老一辈观众前来追忆往昔,更激发了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剧场内,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被《红石崮》讲述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们或低头沉思,或热泪盈眶,共同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现场观众说:“我这次专门带着孩子来观看,孩子看得很投入,感动地哭了好几次,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准备早日带着孩子去沂水,既是看看崮乡文化,更是去现场接受红色教育。”这场演出,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沂蒙精神的一次有力传承,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文/张兴 许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