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平:“四个坚持”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全力打造“共襄双拥·文明邹平”特色品牌,持续深化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六连冠”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有力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双拥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高位推动。从站在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高度,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双拥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开播“书记话双拥”电视专题访谈节目,推动“书记工程”落地生根。凝聚合力。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和双拥领导小组会,研究解决部队在战备训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意见》,明确部门职责,强化部门协作,为促进新时代双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优先落实。坚持“把方便留给部队、把困难留给地方”,各职能部门不讲条件、不遗余力办实事,推动涉军事项特事特办、优先解决。在经济下行和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并持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抚恤金和生活补助3亿元。为2005名退役士兵补缴养老保险2754万元。

  坚持把支持部队建设当作政治任务来谋。建立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围绕“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双拥工作主线,印发《关于退役军人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实施方案》,制定18条具体举措。成立拥军支前工作队伍,将28个部门单位纳入拥军支前数据库,打造“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的专业力量。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对照部队“需求清单”,做好春节、“八一”等重要节点走访慰问活动。围绕“部队所需、地方所能”,投资500万元为部队修缮营房,购置信息检测设备和运输车辆等物资,帮助提升营区环境和配套设施升级。为部队官兵购买价值80万元的防寒靴,260顶价值300万元的军用帐篷,切实保障部队演训任务需要,部队首长专门向市委、市政府赠送锦旗表示感谢。全力支持部队建设。紧盯“前沿、前线、前哨”,在部队驻地环境改造、演训场地协调、物资供给、通信保障等方面全力供应、全时保障,累计解决部队难题26项。投资7000万元新建民兵训练基地和国防教育中心,保障民兵开展日常训练;投资2000万元改造部队供暖设备,从源头解决官兵冬季取暖问题,将部队取暖补贴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坚持把解决“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当作惠军实事来办。拓宽后路。坚持“四公开一监督”阳光安置办法,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岗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的比例达到78.2%。组建退役军人创业导师团队,帮助12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创业。用足用好创业扶持专项基金,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296笔、7767.3万元,贴息518.5万元。举办“春风行动”“军岗日”等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36场次,帮助1500名退役军人解决就业。巩固后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随军家属安置长效机制,按照“行业对口、专业合适、就近安置”原则,最优化落实编制。定期举办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贴标准达到每月2210元。扶持后代。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按照军人意愿,挑选最优质学校和教育资源,保障军人子女及时接受良好教育。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级中学,享受优先录取、降分录取优惠。

  坚持把崇军氛围营造当作硬性要求来推。打造双拥教育平台。对邹长中心县委旧址、大马峪红色基地等9处红色教育阵地进行改造提升,依托各类红色教育阵地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宣讲、英烈文化“五进”等活动。投资800万元在主城区和16个镇(街道)打造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湖、双拥林等6大常态化双拥宣传阵地56处,构建“城区全覆盖,一域一特色”双拥宣传格局。营造双拥浓厚氛围。在城区主干道及商业街、商场等显著位置,利用过街天桥、公交站牌、电子屏幕等大型户外宣传设施,全方位、多角度张贴和播放双拥标语。在全市综合、政务、行业、民生等公共服务场所全覆盖落实“军人依法优先优待”。以“双拥法规宣传月”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办好崇军实事。打造“荣军联盟”,持续拓宽优待证使用场景,1500余家商家企业入盟,提供优惠金额50余万元。推动全国退役军人持优待证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游览政府兴办的景区。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活动为契机,为部队开通“拥军公交专线”,在部队设立“悦读驿站”,开展“政策、医疗、文化、法律、慈善、组织”六大拥军行动,举办双拥运动会、红色宣讲、书画展、《刘胡兰》红色革命剧展演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新兵入伍“四尊崇”、退役返乡“五关爱”、日常关怀“六必访”,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尊崇军人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