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精准“链”接人才与需求 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安徽省淮南市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政策扶持的培养模式,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有力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

  开设“学历+就业”订单班。为精准解决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和就业需求存在的偏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淮南联合大学和5家上市企业,在全省创新开设退役军人“定向就业学历提升班”,签订就业协议,大专学历,学制3年,免学费,退役士兵享受国家助学金,毕业考核后成为正式员工,实现“入学即入职”的教育培训目标,首批订单班62名学员已入学,二期已开始招生宣传,将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探索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新模式。

  举办“技能+岗位”特训营。定期开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特训营”,依托高校优质培训资源,按照优惠政策指导+提供就业方向+创业运营模式+成功导师分享新思路,同时组织优质企业参与培训,介绍企业情况和岗位要求,为学员量身打造培训内容,每班50人,培训结束后,针对特训营学员举行现场招聘会,做到需求、培训、就业无缝对接,目前已举办特训营9期,帮助10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建立31支创业导师团队,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辅导。将退役军人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到50万元,并给予贴息政策和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就业补贴,以创业带动就业。

  培育“支书+教师”排头兵。出台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实施意见和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任职工作方案。建立“兵支书”选拔和使用长效机制,开展专项培养、专门培训、专岗培育,全市共有“兵支书”331名;“两委”成员中退役军人856人。全市共有8家“和美乡村”,有6家“兵支书”。“兵支书”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全市目前有兵教师157名,在中小学相关岗位空缺情况下,优先接收退役军人等方式,畅通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任职,搭建退役军人教师发展平台。